2022年,三航局全年完成新簽合同額1124億元,新簽合同額正式邁上千億平臺,完成營業額476.8億元,當期完成利潤總額11.8億元,均實現歷史突破。連續兩年超額完成集團下達的18項考核指標,員工發展信心得到極大提升,奮斗的精氣神得到極大提振,公司發展質量實現重要突破。2023年,我們更有信心實現企業發展各項目標。
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流萬里總有源。企業之興,必有其因。當“千億三航”的光輝閃耀于星空之中,根基深藏于大地之下,我們滿懷感恩之心追根溯源尋因。5年來,公司黨委舉旗定向,不斷夯實“千億三航”根基,公司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運營質量逐年提高,干部職工隊伍工作作風發生質的改變、工作理念得到根本轉變、文化養成錨定奮勇爭先。
5年來,三航人在新時代發展中高質量前行的步伐不斷邁上新臺階。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敢于奮斗的光芒,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為迎接三航局第八次黨代會召開,我們聚焦改革、發展、黨建等三大主題,主要突出在中交集團黨委的領導下,5年來,公司黨委帶領三航人奮發有為、奮勇爭先的出彩成績、精彩故事,以專題的形式陸續呈現出來。
倘若在“七個三航、千億三航”的征程上,尋覓關于家國情懷的真實注腳,解讀使命在肩的生動案例,三航局履行社會責任便是題中之義。大道之行,在于有多少次艱難困苦,就有多少次撥云見日,有多少次呼喚,就有多少次一呼百應??挂呔葹摹⒃◣头?,三航人不舍晝夜,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航人奔赴在前。在服務國家戰略、建設重大工程中鍛造出的基因,賦予了三航人獨特的精神底色:我們以責任踐行使命,以熱血開拓荒蕪,始終奔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成為黨和人民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鐫刻下負重前行的軌跡。
脫貧攻堅——這是聽黨指揮的擔當
碧羅雪山上的雪還未融化,三航局的脫貧攻堅的行動已然開始。“我們必須在最后的收官戰中發揮三航優勢,增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政治自覺,在大戰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勇挑重任。”2020年,三航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會議上,三航局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世峰這樣強調。這是回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強音,在奔騰的怒江之上譜寫的一曲壯歌。
扶貧先扶志。“實干”二字刻在了三航局駐村干部的心頭。李常智、孟開醒等一批批駐村干部在蜿蜒的山路上走訪貧困家庭,為村民修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他們將大國工程中錘煉出的智慧與斗志,充分施展在了這塊熱土上。為了喚起當地百姓自立自強的洪荒之力,他們組織168名基層干部、 農村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參加中華蜂養殖、 特色產業種植等專題培訓。工會開展的消費扶貧解決了農產品的難題,“三航福貢情”扶貧產品電商平臺,為亞哈巴蜂蜜、亞谷天麻、石月紅茶等一批極具特色的農副產品找到了銷路。
扶貧必扶智。孩子的未來,三航局先后投入2430萬實施援建架科底鄉義務教育學?;A設施建設項目,投入1100萬余元用于子里甲完小等8所學校的教育幫扶。難以量化的,還有情懷。5年來,懷正標等職工走進大山,到子里甲完小支教,讓學齡孩子們一個都不落下。山里的孩子也第一次走進了大城市,在“中交助夢·情系三航·愛撒怒江”夏令營里,描繪出夢想的模樣。
這片如同魔術般被改變的土地,不過5年的光景。2020年11月,福貢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接下來的鄉村振興,深刻改變著這一方已經與貧困告別的土地。在三航局的支持幫助下,過去的打工妹胡秀花穿上高跟鞋,開辦峰福公司,帶領著30多名傈僳工友到銀川文化園,就業致富。阿南大等人取得職業上崗證書后,返回家鄉,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力量。2022年,三航局幫助米俄洛村在福貢縣率先推行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造,成為首家村集體經濟“百萬村”,200余村民穩定務工增收。
一切都變了。三航人對脫貧攻堅的回答,對鄉村振興的接力,如同在祖國大江南北的工程征戰,如同一尺一寸的測量,對于貧窮和困難的征服,他們用實實在在的戰斗去改變,融合著思想、意志、勇氣和信心的進擊。
一切又都沒變。我們不會忘記,孩子們穿著新校服奔跑在陽光里,“胡秀花們”帶著村民種植特色農產品,一輛輛卡車帶著期望行駛在寬闊的大路上,這些都是三航局將幫扶進行到底的無聲誓言。
抗擊疫情——這是使命必達的勇毅
2020年,注定不平凡,不僅因為疫情3年里的陰霾,也因為抗疫中汩汩涌動著的勇毅與大愛。
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60多天,三航局駐滬8家子公司、107個駐滬基層黨組織、800余名黨員、2300多名員工,帶著機械設備,不眠不休,日夜鏖戰3個方艙;4100人次參與志愿服務,組建了多支黨員突擊隊、黨員志愿服務隊,支援屬地街道疫情防控,在滬黨員向社區“雙報到”,向上海市普陀區長壽路街道捐贈36噸新鮮蔬菜;4天完成羅涇煤碼頭閑置樓改建,建成可容納262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橫江達到一期項目部3D打印項目工地防疫凈化間,從入場安裝到投入使用僅用了2天。
為了一個未達目標不罷休的使命,三航局緊緊圍繞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部署復工復產工作。疫情掣肘下,最嚴交通管制、工期緊張、資源短缺,三航人在極端困難中,用極致追求極致,將損失的時間搶回來。舟山岱山4號風電場5天交出1臺風機、比計劃時間提前了整整8天,創下了自升式風機安裝船施工插深最深等多項全國紀錄、花博會項目作為上海市第一批復工復產的重點項目之一,僅3月就完成產值1.47億元......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時刻,制定“一國一策”疫情防控方案,菲律賓碼頭項目部完成了全球最大直徑HDPE取水管道的安裝,實現了戰疫復產雙勝利。
記不清有多少個日夜,三航人將自己包裹在密不透風的白色防護服里,奔走在抗疫的第一線,他們擔當著“配送員”“外賣員”“消毒員”“代購員”等角色,穿梭在工地、街道、居民樓,發放試劑盒、藥品物資、消毒消殺,從早到晚一刻不曾停歇過。為了加快上海方艙醫院建設,項目經理馬開方蜷縮在空間不足1平米的井下改造電路,一干就是3小時。崇明環島二期項目部王文峰援建世博展覽館移動PCR方艙實驗室,解決了實驗室迎面方艙醫院氣溶膠傳播問題。
風雨同舟者興。他們是“集團抗疫先進個人”,他們是“集團抗疫先進集體”,他們是千千萬萬個無名英雄,他們是平凡的三航工匠。因為那樣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那樣風雨同舟的敬業之心,可以讓普通人在剎那間,變成英雄,在這場人類疾病罕見的斗爭史上,留下挺身而出的身影,無私無畏的足跡。
志愿服務——這是一心為民的情懷
他們擁有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們有共同的鎧甲——“藍馬甲”。三航局200多個志愿服務團隊、4000多名志愿者,以愛的名義,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不斷生根發芽。建設所到之處,夢染深藍。
他們不懼危險,逆行而上。三公司“藍馬甲”團隊疫情聯防日程表滿滿當當,牢牢守好抗擊疫情的“第二陣地”;四公司志愿者服務隊下沉招寶山社區,為獨居老人跑腿買藥、分發物資,入戶開展地毯式排查,哈爾濱避暑城項目部為 96 個連夜小區加固修復破損護欄,助力社區實現封閉式管理。三航局團委在金色港灣老年公寓成立滬上首家中國交建“愛心港”志愿服務站,開展“抗擊疫情奉獻愛心”捐款,60小時內募集善款總額146.1萬元。
他們挺身而出,帶去希望。“洪災無情人有情!”當藍色的旗幟飄揚在一帶一路,受災群眾手捧紅色錦旗,圍聚馬東鐵項目二分部門口,感謝志愿者連夜為受災群眾排洪,捐款捐物;聽到海中呼救,福清興化灣項目部副經理吳建榮衣服都顧不上脫就跳入冰冷的海中,向著落水者方向游去。“燦鴻”“利奇馬”……或許人們會忘記這些臺風的名字,但是總會想起,24小時待命的“三航拖”,奔向臺風中心,在風口浪尖上運送病人,總會有中國交建的藍色旗幟帶來希望,“因為三航人,我們才安然無恙!”
當我們再次回望三航局自1954年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發展歷程,理解了怎樣“從無到有”,怎樣在看得見“炮火”、聽得見“炮聲”的一線奮力擔起大國工匠的重擔,就越會深刻理解在困境中,三航人面對一次次家國使命的召喚,又將是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背影,匯聚成向善向上的力量,融匯于建設“三型”世界一流企業的大潮中。
策劃:三航局黨委工作部
撰稿:史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