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描繪了西西弗斯“滾石上山”的故事,主人公把終身的使命定格在負重爬坡的狀態。
同一個故事,有人在其中看到了背負重擔的絕望,有人卻能看到扛起責任的勇氣。
換位來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西西弗斯”,每個人都要前行,每個人都要承擔生活之擔,工作之責。
面向“十四五”新征程,中交集團三次黨代會擘畫了打造“三核五商”新中交的戰略部署,三航局正深度融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三型”一流企業大局,以深化改革打造“七個三航局”。隨著改革邁向深水區,變革之劍陸續瞄準了落后的觀念、低效的制度、缺失的管理,“向自我開炮、向舒適區開炮”,必然是逆風吃重的。
平坦大道固然好走,但是行至十字路口時,是扛起責任邁起堅定的步伐上坡,還是見勢不妙吹著口哨繞路下坡,就體現出是否敢擔當、能擔當品質和素質。面對運營質量較低、安全形勢嚴峻、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不足、黨建穿透融合能力不足等“硬骨頭”,敢擔當是破解難題的前提。正所謂,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
有人可能會質疑,擔當意味著責任與付出,面向深層次問題開刀,拍板可能就意味著風險,“躺平者”反而不用流汗甚至流淚。其實,從正反兩個角度來看,這種觀念已經沒有“容身之地”。
從反向來看,新時期全局上下正向庸、懶、散、拖、扯、貪風氣作斗爭,不負責就問責、不擔當就挪位、不換思想就換人已經是企業共識;更關鍵的是在正面導向上,隨著“三項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從“奮勇爭先”企業精神的提出,到首屆人才工作會提出持續創新干部人才選拔模式,再到“以實績論英雄”的價值取向,實現從論資歷向論能力轉變,從論經歷向論業績轉變的鮮明導向。
一系列人才制度文件的出臺、競聘行動的實踐、人事干部的調整,已經充分表明,“讓吃苦者吃香、優秀者優先、有為者有位”已然成了主流價值。
烈火見真金,狂風識勁松。碰到“巨石”,遇見“陡坡”,敢于“硬碰硬”,敢于向上,解決的是思想意識,解決的是態度問題。那以何種步伐,何種節奏,何種狀態爬坡過坎就是黨員領導干部和每一名職工都要思考的問題。
打造“三型”一流企業,邁向“千億級三航局”,需要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需要黨員領導干部和最廣大職工的齊心奮進,共向發力。
企業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在“滾石上山”新征程上做好“引領”。黨員干部是實現企業進階進位的組織者、引領者和推動者,其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能夠起到提綱挈領、帶動全局的重要作用。
抓住“引領”核心,是責任更應該是一種自覺,一是要在信心上“引領”,要在充分學習、貫徹集團、三航局改革發展大局、“十四五”規劃中,看到企業未來的美好圖景,但還要深刻認識到,改革提質是一場硬仗、持久戰,征途必然挑戰重重,只有信心堅定才能在奮發向上進程中確保方向不失,蹄疾步穩。
二是要在能力上“引領”,打造“三核五商”新中交,進軍“大城市”“大交通”,需要不斷創新,不斷適應、認識新業態下的行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沒有對新知識的渴望,沒有在大事中的歷練,在決策過程中,很難保證科學性、很難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確保企業利益最大化。
三是要在作風上“引領”,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黨員領導干部群體要認識到自身在廣大職工中的帶動作用,要時刻牢記角色意識,把艱苦奮斗扛在肩上,多一些“跟我沖”,少一些“給我上”,用切實的行動帶動集體,激活整體。
最廣大職工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和土壤,要以強烈的“緊迫感”在新征程上做好“支撐”。我們廣大職工要深刻認識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手同行都在爬坡,行業門檻、工作水準不斷提高。不進是退,慢進也是退,要有等不起、坐不起、慢不起的緊迫感,做好工作提升,做好學習進步,還要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好執行落實,與企業堅定站在一起,勇于向不足、向難題、向短板宣戰,在“石上磨”“事中練”的過程中展現作為,進步成長。
法國哲學家加繆曾這樣評價西西弗斯:他爬上山頂所要進行的斗爭本身就足以使一個人心里感到充實。奮進新征程,萬眾一心推“責任”登高,方能不負時代,方能聲震長空。
策劃:黨委宣傳部
供稿:擼起袖子
編輯:陳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