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介紹三航局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寧波分公司嵊泗2號風電項目經理張巖——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干了10年的質檢工作,這是我感悟最深刻的一句話,干好質檢工作不僅要有責任心,還要有很強的使命感,因為每個工程都有近百年的使用壽命,想到這里我就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問到對質檢工作的看法時,張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2012年,張巖調到舟山港股份釣浪碼頭寧波分公司公用碼頭工程任質檢部長,初出茅廬的他對質量管理工作信心滿滿。然而,在后來的工作中,他發現施工班組既沒有完全明白施工方案,也沒有“吃透”相關質量規范和標準,很多細節處理不到位,導致質量驗收的一次合格率較低,返工現象時有發生。為此,他沒少挨業主、監理的批評,這讓他的信心備受打擊??膳c此同時,卻也激起了他內心不服輸的“倔強”勁兒。
為了提高施工質量,張巖決定推行施工班前準備會制度,施工前由他親自對施工班組進行質量、安全、施工工藝、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進行詳細交底,并落實施工人員、機械設備就位及防雨措施等突發事件的準備,保證每個施工環節的質量和效率。這一想法一提出,得到了項目領導和同事的肯定。
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能夠清楚明了地把施工方案和相關質量規范、標準講解給大家,迅速全面的掌握質量管理的要點,張巖像上足發條的時鐘一樣,一根弦兒始終繃得緊緊的。從早到晚都吃住在工地,隨身攜帶的包里總是裝著施工圖紙和相關質量規范、標準,每天加班到深夜。“那段時間里,他每天6點鐘起床研究圖紙和方案,工地一呆一整天,晚上也獨自加班學習,整個人都變黑變瘦了,但是工作中大家都能感覺出來,他進步的很快!”同事蔡微燦回憶著說。
宿舍和辦公室的墻上都貼著施工圖紙和近期的施工計劃,手機相冊里也滿是各種資料的照片,手里一冊記錄本被磨得不成樣子,總之張巖滿腦子想的都是工作。同事譚家港打趣道,“你這小子,對你女朋友也沒這么上心??!”通過不斷地鉆研學習和請教,張巖很快掌握了項目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的圖紙和施工方法、港口碼頭質量驗收標準、水運工程質量驗收標準、港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相關標準和規范,做足準備后,每天清晨施工班前準備會在張巖的主持下開始實施了。
施工班前準備會實施頭兩天,會議室里都是座無虛席,大家都來參加,可是幾天的新鮮勁兒過后,施工班組的人員紛紛找各種理由不愿意參加了,有少數的幾個班組工人礙于情面來參加,但也大多數是張巖“圍追堵截”來的。“張工,我干這個活大半輩子了,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有啥好說的,我們配合你,但現在可好,就剩我們幾個來了,這完全不是個事兒??!”一位班組老技術員顧師傅說道。
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犯難的張巖眉頭緊鎖,心里嘀咕著,“是不是準備會影響了大家的正常作息,還是內容不夠結合實際?”為了搞清楚原因,張巖立即行動起來,趕飯點時間、晚上工人空閑時間,在工人食堂、宿舍蹲點,一個班組一個班組深入了解情況。
“我們班組和其他班組施工時間不一樣,早上起來純屬浪費時間”“我們上工時間早,等到統一開完會,黃花菜都涼了”、“我們一般下午有空,為啥不放在下午?”“我們有時凌晨三四點開干,中途還要再拉我們開會,耽誤時間”“能不能你們抽我們時間,晚上來?”工人們看張巖肯來了解他們真正困難,一個個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一番了解下來,張巖了解到各個班組施工時間點、作業時限都不一樣,集中實施,確實不好操作,而且效率也不高。他隨即調整方案,根據各個班組實際情況,在施工前有針對性地對相應的分包班組工人開展施工班前準備會。而且,準備會由會議室逐漸落實到飯桌上、飯后閑余聊天等空閑時間,會議的效率卻有了很大的改善,這樣一來,大家意見少了,工人師傅們都樂于參加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班組的積極性,張巖和同事們商量制定出臺了相應的考核細則,在每周的質量會議上宣布和執行一周考核結果,每月進行匯總考核。就這樣施工班前準備會制度實施逐漸步入了正規。
各個班組都積極參加施工班前準備,甚至有時難得半天“清閑”,有的班組還主動邀請張巖給班組的工人普及質量的相關規范和標準,施工前班組主動叫張巖過去開會。久而久之,在張巖的不懈堅持和帶動下,施工班組都逐漸養成了主動思考、優化施工的好習慣,現場施工水平和施工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施工驗收一次合格率也有了明顯提高,得到了業主和監理的一致認可。
功夫不負有心人,優良的工程質量是他辛勤工作的最好佐證,由他負責總結編制的“提高大體積樁帽現澆混凝土模板安裝合格率” QC成果,發布后榮獲“2013年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工作10年以來,張巖一直堅守在施工生產第一線,默默耕耘,用行動和汗水不斷創造出精品工程,用匠心做好工程質量的“守護人”。(寧波分公司 楊關偉 胡杰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