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鶎右痪€是各項管理舉措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決不能讓新的形式主義要求磨滅了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
切實為基層減負,減什么?怎么減?需要每一位管理者認真反思。筆者認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要積極傾聽基層的“真實聲音”,統籌規范相關要求,要敢于破題,形成以上率下的“頭雁效應”,而非只管出題,不管點題答題解題,一發文件了事。
只有讓基層干部真正享受到基層減負的“陽光雨露”,才能讓基層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謀改革、抓落實、促發展上。
現階段,發展的任務異常繁重,所以圍繞發展布置相關的工作,會出現數據多、材料多、報告多、方案多的情況,如果確確實實是發展所需,基層是充分理解的,一有壓力就抱怨本身就不是奮勇爭先的體現。
但同時,“疲于應付”、“天天忙材料”成了基層工作的一個常態。一方面基層同志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上級部門也需要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作為上級主管部門,在布置工作的時候要思考:哪些工作可以合并、哪些工作不必要布置、哪些工作應該是本部門自身的責任,設身處地為基層同志多想想,等想清楚之后再辦更為妥當。
不可否認,還是有一部分所謂“方案”、“材料”屬于“花拳繡腿”式的,屬于“應付”式的,往往閱后“束之高閣”,存在著頻率過高、多頭重復、重留痕輕實績等問題,究其根源還是唯上不唯實,是形式主義在作祟。
“匯報材料”寫得完美、“行動方案”定得詳細,自然是好事。但是不要只是停留在紙面上,要多思考于提質增效何益?于企業發展何益?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上級的督導、檢查、要求,就沒有深入落實。問題在于,多頭布置、重復工作和形式套路,落入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窠臼,有時候確實忽視了企業的核心要義所在,放在發展上的精力就少了,我們要努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