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航局首個裝配式建筑常州天寧創新港房建項目3號樓順利封頂,裝配式項目完美收官。創新港3號樓為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地上十一層,標準層面積每層約1550平方米,4-11層為裝配式結構,主要預制構件為梁、板和樓梯,共需要裝配式構件梁620塊、板1056塊,樓梯32個,整個吊裝過程歷時87天。
自主設計生產PC構件
創新港3號樓是三航局首個完工的裝配式建筑,這其中使用到的所有裝配式構件,均由公司第一工程處自主設計和生產,通過BIM技術對房屋進行三維建模,構件設計團隊將完整的3號廠房分解成了近3000個構件,然后將零散的三維構件圖紙“預拼裝”,將構件各類預埋件的位置精準標注,實現了構件圖紙的“三維化”。在第一工程處PC構件車間內的8張固定模臺和40張流水線模臺相互配合下,這批PC構件實現了全自動流水化生產。
而如何把好構件生產這一施工質量控制第一關,成為了項目部的首要任務。項目部派出技術人員協同第一工程處的員工,從建模到生產,再到澆筑和安裝,都層層把關,嚴格要求。最終,公司自主設計生產的這批PC構件各項實測數據均符合規范要求,得到建管中心、業主單位的一致好評。
BIM技術協助構件安裝
創新港3號樓用到的PC構件數量多、自重大、安裝精度要求高,如何確保構件的順利安裝,是橫亙在項目部人員面前的另一難關。為了更好地指導現場施工,項目部本著“方案先行,樣板引路”的現場管理要求,把詳細的方案配以文字及圖片說明,并結合BIM及AR技術,力求把交底工作做到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易于理解。
接受交底的安裝班組在交底結束后交口稱贊:“從來沒接受過這么有意思的施工交底,像是看了一場電影,把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印在了腦子里?!边@種寓教于樂的交底形式不僅耳目一新,交底效果也明顯提升。
常州天寧創新港房建PPP項目是三航局承建的首個裝配式建筑項目,是三航局在裝配式新領域的全新開拓。相較于傳統的建筑,裝配式建筑不僅能更好地保障施工質量,施工安全隱患也大大減少。此外,裝配式生產方式,還極大地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施工過程中有效地減少了木材、鋼筋和混凝土的現場使用量,施工噪音、煙塵等污染物的排放也明顯降低,節能減排效益顯著。(三公司 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