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郎、新娘,請看這邊……保持微笑。”在蘇州河外白渡橋的一端,筆者看到有不下10對新人在拍婚紗照。攝影師張師傅很健談,對于我們的采訪要求,他侃侃而談,“蘇州河整治工程使沿岸面貌煥然一新,尤其是去年開工的蘇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更使蘇州河逐漸擺脫了黑臭,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來外白渡橋上拍攝婚紗照外景,每逢雙休日必有好幾家影樓在此搶景,場面不亞于集體婚禮……”張師傅舉著相機興奮地介紹,“不僅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新人對蘇州河、外白渡橋具有濃濃的情誼,很多來自外地的新人也喜好來此地見證自己的愛情,因為它是上海的一個地標。”
二公司此次采風活動,我與小組成員領受了對沿途市民采訪的任務。在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的一家小餐廳,我們遇見了老板小徐,今年38歲的他說:“蘇州河疏浚工程最大的受益者,除了這里的居民外,還有我們這些經營咖吧、飯店的小老板。原先,蘇州河黑臭的時候,不可能有人特地光顧,路過的行人也是屏住呼吸、快步行走,那時候,就一直盼望著蘇州河水有朝一日能夠變清澈,周圍的空氣能夠變清新,更多的游客能夠在此游覽,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好……”環顧著顧客滿盈的餐廳,徐老板爽朗地笑了。
在蘇州河邊,我們遇到19歲便離開上海“支內”、昨天剛回上海的老知青嚴伯伯,“原先我家就住在這里附近的棚戶區,幾萬戶人家緊擠在臭河邊,每逢夏天,蚊蠅滿天飛,空氣中摻夾著腐臭的氣味,這次回來,我沒想到原來的‘臭河浜’不再臭了,‘黑水溝’也不黑了。”當我們指著蘇州河防汛墻上插著的“中交三航”彩旗告訴他,我們就是承建蘇州河疏浚工程的單位時,老伯笑著說,“我年紀大了,搞不清楚這工程的究竟,但我知道這是為老百姓做好事。”
沿途采訪了不同年齡的三代人,我們感覺收獲頗豐,三個女生興致勃勃地回到項目部臨時租借的基地,又和參加過蘇州河水閘工程的三航退休老職工李師傅聊了起來,從他嘴里得知了二公司與蘇州河整治的情緣。
1988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提筆寫下“決心把蘇州河治理好”后,在1989年,二公司就承建了蘇州河閘橋(一期)工程,從此,三航人便與蘇州河結下了20多年的不解之緣,相繼又承建了蘇州河閘橋(二期)工程、蘇州河河口水閘工程。
李師傅抬了抬眼鏡,仿佛又回到了當時的工作場景:“那時候,施工環境可不咋地,蘇州河是黑水溝,尤其是夏天,岸邊潮濕,蚊蠅更是滿天飛,說來也奇怪,沒有人叫苦叫累的,大家都干得格外有勁道。”
這次的蘇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是治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為保護環境、杜絕二次污染,首次采用防污圍欄新技術、首次使用挖泥船環保新抓斗、首次采用為泥駁艙頂加蓋頂篷的新措施,三航人用專業的技術、勤勞的汗水,為上海人民的母親河——蘇州河,洗上了168年以來的第一次“澡”。“同建環保綠色通道,共享清澈蘇州河”、“中交三航員工誓為蘇州河底泥疏浚工程再立新功”,醒目的橫幅標語,表達了三航人為民生工程和景觀環保工程做貢獻的決心。(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