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國水運網》報道二公司馬來西亞海事重工三號船塢項目復工復產——
近日,中交三航局承建的馬來西亞海事重工三號船塢項目部復工復產。春節期間,工程完成一號駁岸拔除基礎樁28根,錨定鋼板樁拔除60米,水下圍檁拆除83.6米,前沿鋼板樁拆除45米,完成海上疏浚14307立方米;船塢塢室方面軌道焊接完成282米,路面板澆筑完成891立方米。目前,工程完成總產值超95%,處于最后攻堅階段,將于5月底完成全部工作任務。
據悉,中交三航局馬來西亞海事重工三號船塢項目,位于馬來西亞柔佛州巴西古當工業區,是馬來西亞四十多年來首個船塢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一座干船塢、兩座地下電站、新建空壓站和污水處理系統、船塢周邊道路及附屬設施安裝等,總造價約4.88億元。
作為馬來西亞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馬來西亞海事作業的綜合能力,對促進馬來西亞當地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自疫情爆發以來,馬來西亞海事重工三號船塢項目部積極行動,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全力保證各項生產經營工作穩步推進。
記者了解到,該單位第一時間緊急采購口罩3360個、消毒液22瓶、體溫計14只、酒精5瓶、手套430雙、洗手液3600毫升等防護物資,按照2個月的消耗量進行儲備,并滾動持續采購,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同時,要求國內休假員工減少外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每日對國內休假人員行蹤和體溫進行報備,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分層管理,及時落實”,現場防控方案執行和每日疫情防控情況形成日報反饋到上級單位,做好聯防聯控。
項目部還緊急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建疫情防控工作群,利用視頻、招貼畫、掛圖、展板、微信公眾號等多形式向全員宣傳疫情形勢和相關要求,發布疫情防護措施和注意事項,使廣大員工能及時正確預防和知曉疫情動態。另外,該部門提前收集返工人員的行蹤和健康動態,對返回人員采取14天的隔離措施,安排專人檢測體溫和送餐,建立隔離人員檔案。隔離期結束后由業主診所醫生再進行身體檢查,取得醫生報告后方可完全解除。
面對馬來西亞不斷收緊入境標準,中方人員暫緩返崗的情況,在馬中方員工一人多職、互相補缺,同時緊急招聘、集訓當地員工進行補充;充分利用網絡辦公等手段,積極與業主溝通交流,即時上報工作情況、參與投標,為項目進入最后的攻堅期做好人機料、工藝方案、施工計劃、后勤保障等準備,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同時,嚴格審核進出人員,實行全員登記制度,對進出工地人員的姓名、籍貫、來去方向、交通方式及時間等信息實施真實、動態記錄,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對配送材料、物資等外來人員,車輛進場后,車上人員不得出駕駛室,貨物、物資由項目部安排工地內人員接收和裝卸。對外來人員(如:租賃商、供貨商或商務洽談等)項目部實行提前預約制定,訪客進入前須佩戴口罩、體溫測量、手部消毒、登記后方可進入。嚴格控制辦公室人員,對現場協作單位至只允許1-2名主要管理人員,在佩戴口罩、體溫正常的情況訪客進入。
食堂實行分餐制度,國內返程人員采用一次性碗筷,職工用餐應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食堂暫時不用的碗筷、餐具及地面、桌椅、灶臺、水池等每日進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
門衛及辦公室配備紅外體溫計,75%酒精,消毒液,口罩等應急防范物品,對現場人員發放防護口罩和消毒液,要求在崗員工全部佩戴口罩上班,每日對現場人員測量2次體溫,保潔人員每日對辦公樓、食堂、員工宿舍、項目部車輛進行全面消毒,切實做好施工現場衛生管理、個人衛生防護和生活垃圾裝袋清理,做好處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蠅等病媒生物孽生環境,及時組織開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治與消殺,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記者了解到,在做好項目部防疫工作的同時,項目部還積極拓寬采購渠道,購置外科手套3000雙,N95口罩4000只等防疫物資,分批空運國內用作員工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