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刊登消息——《地鐵4號線上馬雙模式盾構機 通吃軟土和硬巖,施工效率可提高35%》,聚焦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參建的福州地鐵4號線工程——
地鐵4號線林城區間雙模式盾構開始掘進。
本報訊 6日2時,地鐵4號線林浦站至城門站區間(下簡稱“林城區間”)迎來關鍵時刻,隨著一臺盾構機向土體進發,意味著該區間左線正式進入掘進階段。和此前福州各地鐵線路內的盾構機不同,這臺盾構機可針對地層的軟硬程度,按需選擇掘進模式。較此前常規盾構機來說,可提高35%的施工效率。
這臺盾構機的順利始發,讓福州成為全國首批使用雙模式盾構機的城市。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4號線林城區間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看到了這個“大家伙”。這臺雙模式盾構機總長約130米、重500噸,有2層樓高,最大推力達4086噸。
中交三航局福州地鐵4號線3標10工區項目常務副經理謝茂累介紹,所謂雙模式,指的是盾構機機身內置的EPB(土壓盾構機)與TBM(硬巖隧道掘進機)兩種掘進模式。“在這個區間使用新科技,不單是因為地質復雜,還考慮到施工效率。”
據悉,地鐵4號線林城區間總長2173米,從林浦站開始是820多米的軟土層,然后進入1280米的硬巖,區間“尾巴”段還剩約70米長的軟土層。
如果跟以往一樣,采用單一土壓盾構機,盾構機掘進到硬巖時,就得采用礦山法(爆破)或換硬巖隧道掘進機“上崗”,設備更換很浪費時間。“有了雙模式盾構機,我們可以在地下直接更換刀盤刀具,能省下不少時間。”謝茂累說。
提到這臺盾構機的研發,福州地鐵集團副總工程師張華自豪感滿滿。為確保這臺雙模盾構機順利施工,福州地鐵在設備研發制造階段,就聯合施工單位、設計單位、設備廠家、同濟大學、福州大學等相關機構和專家成立科研攻關課題小組。
張華說,雙模式盾構機分為盾體、皮帶機、盾構駕駛室和渣車四大部分,在確保盾構機高效施工之余,科研小組仍有“野心”。他們還對機體刀盤結構、模式轉換、注漿系統等進行全面優化升級,讓地鐵施工越來越高效、安全,施工環境也大大提升。
目前,“多線齊發”的福州地鐵共有36臺盾構機下井掘進,此次雙模式盾構機的成功使用,為攻克福州地質難題提供了新思路。今后,雙模式盾構機還將運用到類似地質區間,為福州地鐵建設提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