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榜樣”刊登了中交三航局江蘇分公司徐圩經理部黃朋舉的報道:《工匠精神|黃朋舉:打造港口的鋼筋鐵骨》——
港口是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支撐。每個城市都渴望通過建設港口,拓展發展的新空間、引領發展的新機遇。中交三航江蘇分公司徐圩經理部項目經理黃朋舉,就是一個建設港口、為港口打造鋼筋鐵骨的人。
攻堅克難 筑造品質工程
桶式基礎結構防波堤是由一個個大圓桶排列而成,每個桶體長30米,高20米,重達3200噸。桶體先在陸上預制,然后半潛船運至海上安裝,施工工藝相當復雜。工程初始,沒有行業規范、沒有成熟工藝、沒有實體工程借鑒,施工遇到很多技術難題。黃朋舉在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和業主監理指導幫助下,帶領工程技術人員科技創新,改進工藝,邊施工、邊改進、邊總結、邊提升,形成了一整套施工技術和工藝,實現了防波堤推進速度每月平均近500米的罕見速度,取得了桶式結構在沿海淤泥質海岸、在國內大型防波堤實體工程中的成功應用,獲得了12項國家施工專利、3項部級工法和多項全國QC成果一等獎;參與編寫的《新型桶式基礎結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獲得2016年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全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工藝創新 不斷轉型升級
2019年1月4日,徐圩航道二期圍堤工程最后一個大圓桶安裝完成,至此,三航徐圩經理部已累計完成徐圩港區直立式結構防波堤615個大圓桶預制安裝,也使徐圩港區形成了74平方公里的平靜港灣。面對中央電視臺記者現場采訪,黃朋舉如數家珍。“過去,港口防波堤一般采用拋石擠淤、軟基加固等工藝,呈梯形狀,需要大量石料。而現在我們發明創新了一種全新的基礎結構,即無底多隔艙桶式基礎結構,合理結合了底腳承壓、頂板承浮、隔板摩擦、嵌固、拉結多種受力形式,是對傳統工程結構的一種顛覆性創新,它開創了國內防波堤施工工藝新紀錄,屬于中國首創。生態環保方面,三年我們為連云港省下一座山。”黃朋舉和他的團隊付出了艱辛,付出了努力。
與此同時,團隊攻關項目和創新成果先后獲得中國水運行業協會特等獎、江蘇省、連云港市職工先進操作法一等獎,攻關課題獲得9項國家施工專利,出版兩項施工專著,工作成效顯著。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經理部憑借“預制桶式基礎型號優化”、“桶式基礎模板施工”、“預制廠區桶式基礎搬運由氣囊搬運改為臺車搬運”曾獲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和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同時,通過對項目的總結,黃朋舉主導完成了《桶式結構安裝工法》,關鍵技術分別獲得了“一種桶式防波堤基礎通體的搬運及安裝工藝”國家發明專利和“一種單桶多倉結構氣浮和下沉施工自動化控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
嚴抓安全管理 打造平安工程
作為項目經理,施工中黃朋舉堅持以人為本,定期召開生產會、調度會和質量、安全專題會,及時解決現場各種問題;為加快進度,他經常晝夜堅守施工現場,同時,結合工程節點,有效開展勞動競賽活動;針對海上施工、高空作業安全風險,他貫徹落實中國交建“三基”、“四化”、“十二個到位”安全管理要求,推行安全標準化施工,每月組織項目經理安全講堂,落實到施工全過程,所承建項目獲得交通運輸部“平安工程”冠名和江蘇省“平安示范工地”稱號。
樹立勞動楷模 培養青年人才
黃朋舉是一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科技人才。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一級建造師技術職務的他,不僅具有工藝專長,掌握高超技能,而且注重崗位
創新,發揮引領作用。他掌握的桶式基礎結構在大型防波堤工程施工中的頂尖技術和工藝,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精湛技藝,在工藝、技術等方面擁有不可替代、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連云港市、三航局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施工過程中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他培養的技術骨干劉鵬、呂家文等人撰寫的科技成果、先進操作法獲得了江蘇省、連云港市一等獎。(許小兵、嚴涵、江蘇分公司陸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