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天上午9點,在布滿混凝土和鋼筋的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西段施工現場,地面溫度已經達到40℃。當天,西段2.1公里作業面上,7間“清涼小屋”正式啟用(右圖),這些小屋可以讓工人們短暫躲避熱浪。
“地面溫度達到40℃時,易吸熱的鋼筋表面肯定要達到60℃。”記者在太湖隧道西段施工現場找到楊凱時,他正拿著溫度計測試著室外溫度。本周開始,作為隧道西段二倉工點的負責人,楊凱多了一個身份——工段測溫員。一邊測溫,楊凱身上的汗水不停朝下滴。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太湖湖面10米之下的隧道區間作業時,沒有一點湖風,被混凝土和鋼筋包圍的工人,感覺到的只有陣陣熱浪。
楊凱介紹,他所負責的湖中二倉隧道,目前正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鋼筋的綁扎,由于鋼筋溫度高,工人要帶著厚厚的皮膠手套作業。記者在工地現場看到,鋼筋密度堪比鴿子籠,1.3米厚的頂板,內部鋼筋網狀架構厚達1.2米,單節20米長、43.6米寬的隧道按照底板、側墻、頂板等部位依次澆筑,混凝土和鋼筋用量分別為1600方和500噸。
據隧道西段工地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僅施工現場就有950名工人,為了確保工人們能短暫休息,西段建了7間“清涼小屋”,平均每300米就有一間,小屋內提供空調、茶水、人丹、藿香正氣水等。隨著作業距離往湖心挺進,“清涼小屋”還會增加。該負責人同時表示,現場作業時間嚴格控制在兩頭,上午10點下工,下午4點上工。同時嚴禁55歲以上人員進行高處和重體力作業,嚴禁60歲以上人員進入施工現場作業。
作為全國目前在建的最長最寬湖底隧道,10.79公里的太湖隧道水下總長9.42公里,2018年1月啟動建設,2020年年底主體竣工,目前施工進入關鍵階段。截至目前,隧道東(南泉段)西(馬山段)兩段湖心作業距離達到4.5公里。
(奕根 圖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