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運網(中國水運報)官方網站刊登消息——《全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工程斬獲“兩項金牌”》,聚焦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參建的廈門市云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鋼結構工程——
近日,由中交三航局參建的全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廈門市云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鋼結構工程獲第十三屆第二批中國鋼結構金獎和2017-2018年度第一批福建省“閩江杯”優質專業工程獎。
項目概況
廈門空中自行車道是一個獨立的騎行系統,自行車道采用鋼箱梁結構,主要沿BRT兩側布置,懸挑于BRT中段位置。起點位于BRT洪文站,終點設在BRT縣后站,全長約7.6公里,單側單向兩車道,總寬2.8米。
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工程采用鋼結構橋梁,使用的鋼材料約三萬多噸,材料環保可持續,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不僅在空中架設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設計是全國首創,這項工程在建設中,還創造性地運用了多個國內和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工藝,最終呈現出一個“顏值高、質量硬、功能優”的公共產品。
廈門首次引入EPC施工模式項目
廈門云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工程采用的是EPC施工總承包的施工模式,是廈門首個采用EPC施工模式的工程。EPC施工總承包模式是指公司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
例如,在自行車快速道施工的過程中,遇到橋面欄桿設計不合理,需要及時更改。如果按照傳統模式,需要施工方向監理方提出更改申請單,等待設計方修改設計再由業主方批復等層層復雜的流程。而在EPC模式的運作下,施工方可以直接與設計方對口協商,進行修改,一步到位化解問題,大大減少了期間所需要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EPC模式加深設計與施工的交流,有效避免傳統管理的缺陷,設計、施工之間合理有序的深度交叉,在保證各自合理周期的前提下,縮短總體工期。同時,EPC模式讓設計人員觀念轉變,設計指導轉變為服務,設計深入現場,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發現及提升。
“極限挑戰”120天
空中自行車道工期緊、體量大,按照要求僅給項目部120天的時間!簡直就是“極限挑戰”!由于是全國首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照,建設難度非常高。
為確保按時完成工期,廈門分公司第一時間調集精英團隊,由主打“短、平、快”市政工程的林四新團隊負責,與機電工程處通力合作,開辟廈門本島、劉五店、龍巖、泉港四大加工場地。
為確保按時完成工期,項目部實行交叉作業。在行人多、車輛多的白天提前進行綠網覆蓋、綠化設計、配套設置施工,在夜間利用交通管制爭分奪秒進行跨路段吊裝施工,采用專業的吊裝團隊班組,安裝精度高。項目鋼結構制作從2016年9月底開始,“白+黑”3班倒,加班加點搶抓進度。
顏值越高 責任越大
正所謂“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又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又非常之功”,借用網紅名句來說就是:“顏值越高,責任越大”!
空中自行車道采用魚腹式結構,輕盈美觀。在鋼梁的制作中,為了保證鋼材料橋面平整,廈門分公司機電工程處創新工藝,巧妙利用液壓反變形架,使得誤差不超過3毫米!在焊接工藝上,采用專業人員進行焊接,安裝,并將橋上護欄加高到1.5米,讓市民騎行與欣賞的途中安全可靠。
制造過程中,廈門分公司機電工程處與監理、檢測單位分派駐場人員,都要對每片鋼材料梁片都進行超聲波和射線檢測,就像人體照射X光片檢查一樣,確保每片鋼材料梁片都“健健康康”,并保證在焊接上零焊縫,對接合格、精度高。
廈門云頂路自行車專用道示范段通過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打造集約式交通空間布局,為廈門市綠色低碳出行提供更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