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勞動報》4版刊登文章《將安全生產理念帶入“大馬”》報道了二公司推進安全生產屬地化管理的情況——
今年6月,借著全國第17個安全生產月的契機,中交三航二公司將中式安全生產理念帶入“大馬”,把當地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方式和公司安全生產月的要求結合在一起,促進項目安全進行。
馬來西亞海洋重工船塢工程于去年9月開工,是中交三航局二公司在馬來西亞承建的首個船塢工程。由于馬來西亞是一個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工程開工半年多,中國籍工人經常因為語言交流的障礙,不愿意向當地安全員反映問題,造成一些安全問題和隱患不能及時解決,一些安全管理措施無法切實有效地落實。
針對安全問題交流不暢的問題,項目部通過翻譯的溝通、流程的梳理,特別印制了安全生產知識手冊,讓工人知曉船廠相應的應急救援機構和安全救援聯絡方式。項目部還和船廠達成共識,讓會說漢語的馬來人負責接線工作,保證信息及時轉達。
“Adam,Adam!”夜間施工的工人王超急急忙忙地給值班督工打電話,“場地路邊有條蛇!兩米多長,手臂粗細!我們已經把周邊人員疏散,請趕緊聯系ERT小組前來處理!”十分鐘后,ERT派遣人員攜帶專門的捕蛇工具將蛇捕捉處理,避免了潛在的安全風險。王超口中的ERT小組,是大馬船廠設置的安全緊急救援小組,“多虧了項目部改編的安全生產知識手冊,雖然還是咱們漢語淺顯易懂,但在人家的地盤,學些緊急實用的安全用語,還是十分必要的!”小王感慨道。
在安全生產月中,項目部還通過開展安全知識競賽、觀摩安全警示影片,向項目部下屬員工及當地馬來籍員工傳達了“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的安全理念。形式多樣的安全生產月活動,不僅讓中國工人更加容易理解,當地的馬來工人也積極參與其中。開挖班組的馬來籍工人Luqman依照學到的安全生產常識,自發創作了生動有趣的安全漫畫,不少馬來人對中國式安全生產影片也產生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