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荷蘭水利專家來到水天浩淼的長江口,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哪里是河口,簡直就是大海。這話與交通部一位領導曾經說過的很類似:說是長江口,實際是“長江海”。從橫沙島向東
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在時間的縱向軸度上,讓人聯想到的,只有都江堰:川西平原從水旱災害經常發生,旱則赤地千里,澇則一片澤國,老百姓家無隔夜糧,人無暖身衣到后來的人稱“天府之國”之始,就是從李冰父子修完都江堰算起。那么,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能為這個流域帶來什么?
一直以來,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都被譽為“一把開啟長江‘黃金水道’的‘金鑰匙’”。上海坐擁長江口,卻因水深的關系,不能完全釋放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運優勢,而治理工程
承載百年夢想、三代人追求的長江口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項具有世界級技術難度的重大工程。一期工程中,三航二公司研制了首級GPS控制網,大型施工作業船舶GPS電腦監控軟件,無驗潮水下地形測量系統,從而破解了一期工程的難題。從
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三航人在三期工程中承建了丁壩加長工程和南導堤加高工程,繼續在長江口這塊水域作戰……
13年的時間,一個圓滿的句號,三航局為有幸能參加這個工程感到無比自豪和榮幸,在為這個工程灑下了辛勤汗水,付出了無數心血的同時,三航人也在這個工程中收益良多,三航得到了業主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得到了很多前人所沒有的寶貴施工經驗、三航的團隊也在這個工程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
步履式水下基床整平機的開發和使用
步履式水下整平機是國內首創,形象一點地說,它就是一個龐大的水下機器人,能夠在崎嶇不平的水底下穩穩站住,并前后左右移動,在幽暗渾濁的環境中作業,負責把拋石后參差嶙峋的水下道路弄得熨帖平整。它由GPS衛星定位系統來指揮定位,精度達厘米級,能夠在
工程的拋石基床整平長度
他對于整平機的鉆研到了癡迷的地步,從一開始方案的設想,到圖紙設計、不斷修改,以及后期在專門的部門生產,他整天在設計院、船廠、708所、電子公司等地來回奔波,有了一個好的構思和設想,馬上與同事們商量,聯系設計院等進行可行性研究,往往在一個細節上要耽擱好久,來來回回地磋商,討論,試驗,直到這個環節通過。有時在家吃飯,捧著碗,一個勁地往嘴里扒白飯,眼睛看著桌子,心思還在整平機上,直到妻子搶走了他的筷子,他才恍然。
經過大半年日以繼夜的方案探討和反復試驗,在局和有關處室的大力指導幫助下,整平機經歷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考察、收集資料,緊接著設計、評估、施工、組裝、調試,終于研制成功。自200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至2004年3月整平工作結束,總計整平基床面積達
步履式水下整平機研制榮獲中國航海科技獎二等獎,并被確認為上海市科學技術成果。
空心方塊安放工藝的研制和應用
秋雨過后,地面一片狼藉。三航二公司總工(現三航局副總工)鄭榮平踩著滿地落葉走進機關大門,滿腦子都是長江口整治二期空心方塊安放的工藝。他邊走邊看著落葉,覺得這里面似乎有什么……什么呢?猛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鄭總,跟你打招呼都沒聽到?怎么了?”鄭榮平盯著這個同事看了很久,看得人家都有點發毛了,才興高采烈地說:“對了,這就是‘水平分層、質心定點、姿態隨機’的樣子,我說這落葉像什么呢,原來是像空心方塊!”說完扔下發著呆的同事,匆匆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
工程空心方塊安裝,不僅數量巨大,而且有位置精度和姿態要求,業主提出空心方塊安放必須達到“水平分層、質心定點、姿態隨機”的要求。接到工程任務后,鄭榮平組織成立了“多孔空心方塊安裝工藝研究”課題小組,研究開發一套多孔空心方塊定位系統。他是個心無旁騖的人,從此除了睡覺,就是吃飯走路都會想著課題中的瓶頸、解決辦法。作為公司總工,鄭榮平在課題攻關上還是很“牛”的,想當初金茂大廈50多米的樁,就是他帶著人打下去的。鄭榮平帶領課題小組收集了GPS定位系統在打樁工程、鋪排工程中的應用技術,在機械領域了解到測角、測距的精密儀器(如光柵角度傳感器和雙軸測傾儀),以及它們在工程中的應用情況,終于研發出了一套空心方塊定位安裝系統,在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多孔空心方塊斜坡堤施工中初次使用,解決了水下定位安裝的難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這套定位系統可以應用在任何一種水上或水下單個物體(構筑物)的安裝,還可以利用該技術原理開發出各種各樣的特殊安裝系統,開辟了水工構筑物“盲”定位技術新領域。工程運用這套水下定位系統完成了長江口工程21928塊空心方塊安裝,質量達到優良。
經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查新結果,該項目開發空心方塊安放定位控制系統具有創新性;該系統在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NIIC—1標段斜坡堤工程中應用,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塑料排水板打設專用船的研制和應用
孫偉明任NIIA標和NIIC常務項目經理時,僅30歲,也就是那年,他獲得建設功臣的榮譽。從1997年年底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試驗段開始,孫偉明將近12年的時間都在長江口,12年里,工地越做越遠,從離岸十多公里一直做到五十多公里,做到二期工程結束,是手機無法接通的信號盲區,是常常浪高
為適應NIIA標段、NIIC-1標段水域施工和生存能力的要求,必須研制塑料排水板打設專用船,孫偉明組織QC小組進行了專用船的研制。QC小組成員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白天忙著施工,晚上就聚在一起商量研究,有時候為了一個細節的處理會爭得面紅耳赤,還是無法說服對方,就先睡覺,第二天繼續。孫偉明施工經驗豐富,為他們的施工工藝把關。就這樣,經過了二個多月的反復實驗和可行性操作,QC小組加大了船體主尺度、移船錨機拉力和錨重,兩船均為船中開槽,在塑料排水板打設專用設備方面設置二臺移動臺車,每臺臺車上設置四套獨立動作的打設架,打設套管和套管定位裝置均進行了優化。采用電動震動錘,鋼套管將塑料排水板送至設計標高,然后拔管留板這一工藝,并研制了一套防“回帶”工藝技術和打設質量監控(水上“回帶”檢測法)技術。
項目經理部“提高水上塑料排水板施工工效”QC小組榮獲2005年度上海市交通行業優秀QC成果。
另外,項目部還進行了升降料斗式拋石專用船的開發及應用,經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查新結果,該項目研發的專用GPS定位監控軟件較之于國內外文獻具有創新性,升降式料斗拋石船在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中應用,總體上為國內領先水平。500噸充沙半圓體出運工藝創新,經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查新結果,該項目針對深水航道建設提出的大型半圓體砼構件較之于國外同類文獻具有創新性,相應的出運工藝為國內領先水平。
臨難而上,善思敢為
長江口施工現場,吊車林立,馬達隆隆,這樣的環境下總要有幾個應景的人,比如:人高馬大,雷厲風行的項目副經理:諸軍。諸軍,
顧名思義,長江口項目部常駐長江口,水上作業,受風、潮、流、汛影響巨大,冬季寒流,夏季臺風,再時不時來個強對流天氣,招呼不打就往現場跑,進度進展就得靠天吃飯。偏這工期還特緊,鋪排也是,鋪排船、定位船、交通船、運輸船、拋錨船,船船是錢,每天租金幾十萬計,進度耽誤不起。
2008年12月份北導堤接長工程開工后,寒流便隔三差五的降臨,進度很緊張,可謂是分秒必爭。施工鋪排是重頭戲,開始最早,工藝要求最高,偏偏也最容易受天氣影響。N5N6丁壩近長江入海口,潮猛流急,鋪排只能在小潮汛進行。為了抓牢每一分可作業時間,諸軍就常駐鋪排船,他的目標很明確,一個小潮汛內一塊排也不能耽誤:“今天因為冷空氣耽誤一塊,明天就趕一趕,一定要把這塊排搶回來。”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實施細節諸軍早已安排妥當:準備工作提前做好,搶排的活最好安排在轉汛之際,人員通宵加班連著干,干完就回岸上休息,避免長期疲勞作業。對于抓生產,諸軍有自己的心得:“碰到問題要講究方法,決不能腦袋一拍就蠻干;同時心里絕不能退步,心里這一退,人就開始為自己找借口而不是為解決問題想辦法了。面對挑戰,迎難而上,這是我們搞工程必須具備的素質。”
某日,下午1點,剛剛鋪完一張排的長專三號報告滾筒罷工,大管輪下去檢查兩小時未果,諸軍便再也坐不住了,親自下去,問:“有電路圖沒有?”答:“那倒是有的。”諸軍大喜:“拿圖來,我讀圖你看表。”一步一步查電路,諸軍領著大管輪,
“我已經安排好了”、“搞施工的就該蹲在現場”,這是諸軍掛在嘴邊的兩句話,蹲在現場才能把握節奏,蹲在現場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長專三號吊車靠近船邊,聯鎖片運輸船靠上之后吊車完成一個起吊轉環吊臂得上下移動,耗時費力。一塊排的鋪設分為綁扎聯鎖片跟充砂肋袋兩步交錯進行,期間聯鎖片船與砂船還得換擋,一來一去就一個多小時。這畫面日日看在諸軍眼里,急在心里,得出一法:將沙船墊在長專三號與聯鎖片船之間,這樣吊聯鎖片的時候吊臂不需調整,工序交接的時候也省去頻繁換擋,光節省換擋時間一項一塊排就省下2個多小時。鋪排船301的換擋問題又不一樣,讓沙船靠聯鎖片船外面,問題又來了,砂管怎么走?做個架子?可卸掉原來的吊架再重新生扣起吊,顯然也很耗時費力。諸軍思前想后,終得一妙法:因地制宜,直接把聯鎖片的吊架擱在船上,正好,比原計劃中的架子還好用。當月,長江口產值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得了個公司第一,人稱:“靜悄悄的六千萬”。
古曰:“為將者當上識天文下知地利中通人和,為將者當披肩執銳,勇于身先士卒,臨難不顧。”臨危不亂,善思敢為,在長江口的戰場上,諸軍就是這樣一員真正的虎將。
都是真英雄
長江口
走進三航二公司長江口項目部職工餐廳,兩條直幅撲面而來,“迎風斗浪精心筑長堤,歡歌笑語同飲慶功酒”,橫批“都是真英雄”。它道出了工地百余位職工十幾年來工作學習生活的酸甜苦辣,工程竣工后的喜悅心情。在問及工程從逆境中奮起,按時完成工期時,孫偉明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團結”,書記程建平的回答是:“凝聚力”。團結就是力量,凝聚力產生戰斗力,困境造就英雄,他們在一望無際、風浪洶涌的長江口筑起了“長城”。
試驗站站長李泓說起長江口整治工程來了勁:“從1997年試驗段起經歷了整整10年,工期最長,投資最多,工藝最復雜,工況最惡劣,施工最艱險,科技成果最多……第一次在施工中采用GPS定位,第一次用無驗潮技術勘察水下大地,第一次使用電腦控制的水下整平機……”這些“最”,這些“第一”,滲透了三航人的智慧和辛勞。
水上調度張德明1998年一期工程開工就來到了工地,一干整整12年。他把身心都交給了長江口工程,1999、2003年愛妻兩次流產使他傷透心,還默不作聲。2004年妻子又懷孕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和整治工程一樣,在工程結束的前一天,妻子生了個7斤重大胖兒子。喝上慶功酒,45歲的張德明比誰都愉快。半圓體出運領工員楊林喜坦言:“進三航干起重都30年了,出運1000多只重達500噸的半圓體,真是過足癮頭。”盡管工作不分晝夜,船到即裝,他為自己工作分毫沒出差錯感到欣喜。相比之下,工人顧建平更為艱辛,他身據小黃龍島負責數十萬噸石塊出運,荒島上無水、無電,整天在灰堆里與石塊相伴,人曬得黝黑,但他無怨無悔。船舶總調李云龍每天在船上抱著對講機入睡,他風趣地說:“對講機不響還真的睡不著。”引得船艙里陣陣歡笑。
說起301鋪排船,項目部贊不絕口。船長張云飛、大副陳德喜身先士卒。一張寬達
整治工工程將走出校門三五年的大學生,都錘煉成了真正的男子漢。
毛娟龍是98屆大學畢業來長江口工地的,他被指定為水下整平機操作者。他一頭鉆了進去,光整理的設備結構、原理、性能、指令程序等就有厚厚一大本。在日后NⅡA標施工中,整平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次小毛回上海休假,船已靠九州碼頭,當得知整平機出了故障,他二話不說,即刻返回工地。說起李建軍,人人夸他有帥氣。為了使2萬余只空心方塊安裝呈梅花樁布局,他在基地實驗室進行了無數次高程、間距的模擬試驗,尋求最佳施工方案,終于使安裝達到“質心定點、姿態隨機”的設計要求。他也有煩心事,戀人嘀咕上了:“不都有全球通么,怎么一離開全沒了聲響?”原來長江口是通訊盲區,無奈小李和水域部長楊立文都把手機擱在窗臺上,偶而收到戀人短信息,會使他們高興一個晚上。
科技處曹義國是自愿來工地“插隊落戶”的大學生,在工地上當過設計員、施工員。說起那天晚上,狂風把設在起重11號上的彩板房刮落到江中的情景,還心有余悸。只是狂風也刮走了妻子贈送的定情手表,使他痛心不已。整整兩年的工地生活,錘煉了他堅強的性格。今年5月他臨走前對朝夕相處的同伴說:“我真的不想走。”
長江口項目部領導班子是個堅強的戰斗集體。每每工程最困難、最危險時刻,曹根祥、邵海榮、孫偉明、黃兆周這些項目班子領導總是挺在最前列,這已成了好傳統。
孫偉明、項目總工施友香,從工程第一天起,一直在長江口奔波。孫偉明年僅33歲,挑起了經營成本、計劃安排、人員調配重任。在工程關鍵節點、難點當口,他總在現場。在NⅡC標志性工程燈塔基礎樁基、安裝、澆注砼施工中,他沒離開過工地一步。號稱“智多星”的項目總工施友香,說起工程九大科技創新成果如數家珍。工程一度塑排板樁上不去,他和設備副經理王林榮十多天撲在303輪上,分析探摸,協調生產,組織搶險,終于創下了一天打下4200根塑排樁最高紀錄。
說起共產黨員水上大管家沈永根,職工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前方十多條船吃、睡、用,他全包了,賬目一清二楚,還要兼顧拋石量方。如今工程結束,他如數收回家用電器、廚房用具、床和棉被,事事精打細算為職工服務。
都說勝敗論英雄,有這樣的好干部,這樣的好職工,何愁干不成事!三航長江口項目部干部職工都是真英雄,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人生的輝煌篇章!
(中國交通運輸部網站2010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