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中獲得6項國家專利后,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又傳來好消息,他們在國家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投標中勝出,有望進入“潮間帶”風電場建設安裝市場。
作為一家擁有56年歷史的國有企業,中交三航局寧波分公司在碼頭、船塢、橋梁等水工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驗豐富。但是近年來水工市場呈現下滑趨勢,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導致世界航運業衰退,港口建設項目銳減,水工市場進一步萎縮。
市場需求在變,產品結構該如何調整?此時,國內外新能源開發迅速升溫,海上風電噪音限制小、能量產出大,發展前景廣闊。“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經驗積淀,公司通過技術研發,完全有能力進入海上風電安裝市場。”中交三航局董事長方彥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司大舉進入海上風電領域。
2008年6月,亞洲首個海上風電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建設安裝項目向國內招投標。經過一年多的研發,中交三航局開發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安裝體系,正是這些詳實、周密的施工方案使得三航局一舉中標。
“開拓新的業務領域,離不開科技創新。”方彥說,通過自主創新,公司解決了近海10米深水段風機與基礎承臺對接時的緩沖和定位、風機塔筒與基礎承臺塔筒精確定位和對接等多個行業難題。
轉型的4年間,公司已獲得專利18項,主編行業標準2項,參編行業和地方標準17項,編制了國家級工法4部、省部級工法6部,研制的大管樁、PHC管樁、高性能砼等科研成果已在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企業技術中心也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近日,我國啟動了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投標,涉及江蘇濱海、射陽兩個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近海深水段項目,大豐、東臺兩個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潮間帶”項目等。
“與近海深水項目不同,潮間帶項目施工難度更大,前景也更廣闊。”方彥說,世界上暫無在潮間帶建設風電場的先例,三航局的建設安裝方案被評審專家認為研究最深、方案最可靠、最富實效性。(秦羽 李益平)
(《寧波日報》2010年10月7日頭版,人民網2010年10月7日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