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油墩港航道整治項目榮獲上海城投集團“5星工地”稱號,三航局首個榮獲城投集團“5星工地”的項目,同時也是二公司首個同一年內連續2次榮獲城投公路集團“5A工地”稱號的項目。
城投集團“5星工地”是該集團在工程建設領域設立的最高榮譽獎項。其類型涵蓋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環境保護及科技創新等多個維度,旨在全面評估工地的綜合表現。
油墩港項目是國家及上海市“十四五規劃”項目中首個開工的內河水運項目,是上海市“一環十射”航道網絡中的重要“一環”。項目航道里程約3.68千米,按Ⅲ級航道標準進行建設,是上海首例裝配率達80%的裝配式生態護岸。
油墩港項目作為上海市內河航道首例裝配式生態型護岸工程,在四新技術的應用與研發上存在諸多空白,并無成功經驗可循,使得項目施工難度大,特別是需要面對超高壓走廊受限空間等復雜作業。基于以上難題,項目團隊為此聯合公司物設部、科學技術部、以及船處,共同研發了一艘集“起吊—安裝—挖泥—打樁”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自穩式船舶——“三航駁195”。該船舶不僅解決了先行段預制構件在受限條件下的吊裝難題,同時也彰顯出三航水上施工的裝備技術優勢,確保了施工安全與效率。
為在施工過程中保護東西岸沿線24座超高壓鐵塔,項目團隊運用全護筒施工工藝來減少環境污染,并采用共計1356根咬合灌注樁結構形式進行保護,確保高壓設施的安全無虞。
項目精細化程度要求高。對此,項目團隊研發出特質沉樁限位架,將樁位偏差提高至30至50毫米,并在墊層澆筑時研發出“8+2”施工工藝,以砂漿支座為基準進行砂漿鋪設,提高精度,消除了底板與墊層間的安裝縫隙,提升工程效率。這使得沉樁精度及構件安裝精度相比規范要求提高50%,預制件拼裝工效也提升20%,提前完成生產進度指標,而項目團隊組建的“提高沉樁精度”QC小組活動獲得2024年上海市工程建設QC小組成果Ⅰ類成果。
秉持著“科技賦能”的精神,并以“綠色施工”為目標,利用BIM技術研發了一整套完整的裝配式生態護岸施工工藝,形成了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4項,先后榮獲“上海市綠色交通建設工程”“上海城投智慧工地、無廢工地“雙創”應用基地”“上海城投公路集團5A工地”等多項榮譽,成為了行業內綠色發展的典范。
油墩港項目的建成對推動本市內河高等級航道運輸建設,完善上海港集疏運系統,增強上海港對長三角腹地的輻射能力,助力上海航運中心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來源:二公司
圖文:張昀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