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隧道三維地質可視化綜合預報施工技術的成功研發,我們現在像有了超級‘透視眼’,能夠清楚地看到溶洞存在的具體位置和形狀,干起活來更有信心了!”三航局岳圩口岸聯線公路項目漢邦2號隧道施工現場,工人老黃興奮地說。
岳圩口岸聯線公路項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項目路線總長8.9公里,主要施工內容為“三橋四隧一互通”,橋隧比29.26%。
其中,作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的漢邦2號隧道全長666.5米,其所在位置巖溶形態明顯,洞穴交錯、裂隙縱橫,猶如一座天然迷宮。
同時圍巖穩定性較差,易發生突水、突泥等地質災害。隧道復雜的地質條件猶如“攔路虎”,阻礙著項目建設的腳步。
項目團隊試驗發現,目前常見的兩種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手段主要基于二維方式,準確度和可視化程度低,無法有效探明漢邦2號隧道復雜的地質構造。
“如果能夠生成三維地質可視化成果,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表椖靠偣こ處熽愇倪_在驗證可行性后,決定同項目團隊一道給隧道施工裝上一雙三維“透視眼”。
這雙“透視眼”就是他們研發的“隧道三維地質可視化綜合預報技術”。它并不是簡單地“看見”巖石,而是結合了先進的物探技術和鉆探技術以及三維可視化技術,就如同用X光看穿地層。
“先給隧道掌子面做個‘心電圖’!”項目團隊利用俄羅斯頂尖的TGS 360 Pro物探設備,將3C檢波器分布在隧道掌子面,采集到應力梯度、波速、含水概率和楊氏模量等參數,并進行二維切片數據分析。
接下來,卡薩格蘭地C6系列多功能鉆機上場了。它就像地下的“考古學家”,通過鉆探技術深入挖掘,驗證物探數據的準確性。有了這兩步,地下的秘密基本就揭開了。
如何實現三維地質可視化呢?項目團隊采用三維地質建模(EVS)技術,將TGS 360 Pro采集的數據,如標高、坐標、巖性、地層等導入到EVS軟件中,建立初步的三維地質模型。
針對初步成果中的異常區間,團隊在掌子面布置3個鉆探孔位進行超前水平鉆探。最后,根據水平鉆探驗證的結果,對其再次修正,生成最終的三維地質可視化成果。
此時,溶洞、破碎帶、富水區等地質特征清晰可見,仿佛打開了地下世界的“透明模式”。工人們憑借著這雙“透視眼”,可以在陰暗的隧道中捕捉著溶洞、破碎帶、富水區等復雜地質特征的微妙變化,確保隧道的安全掘進。
隨著挖掘的深入,隧道逐漸展現出其宏偉的輪廓。終于,在無數次的努力與堅持之后,漢邦2號隧道左洞貫通,工人們歡呼雀躍,相互擁抱祝賀。項目團隊看著貫通的隧道,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來源:江蘇分公司
圖文:段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