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在一場場冬雨的催促下,深圳終于褪去了黏膩的暑熱,有了陣陣涼意。雨歇之后,水汽與泥土的氣息交融彌漫,街道積水倒映著城市的繁華盛景,樹葉上的水珠在陽光中閃爍如星。
在繁華都市的車水馬龍中,三航局深圳地鐵20號線測量員陳杰鑫,身著藍工服、手提全站儀,眉頭緊鎖地面對著雨水浸后的基坑測量難題。
他想起了父親昨天晚上在電話里的叮囑:“先別慌,到時先仔細觀察一下周圍的環境特征,看有沒有相對穩定的參照點。”作為在工程領域奉獻了大半輩子的資深測量人,陳錦達總能在兒子遭遇困境時,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遠程助力。
“陳師傅真是神助攻??!”在精準測量完基坑各類數據后,測量員王凱感嘆道。
“是啊,他可是我職業生涯里的引航人!”談起父親,陳杰鑫不由得回憶起與父親相處的時光。
在陳杰鑫的童年記憶里,父親是個干工程的“大忙人”。父子常兩地相隔,相聚時光甚少。但每當夜幕降臨,電話線的另一端,父親的聲音總能穿越千山萬水,帶來工地上那些關于如何掘隧修路的故事。從地上公路的縱橫交錯到如今地下地鐵的建設,父親的話語中,那份在盾構測量領域耕耘的自豪與滿足,悄然在陳杰鑫心中生根發芽,化作了他對交通建設事業的無限向往。
追隨著父親的腳步,陳杰鑫也已在行業里摸爬滾打了整整8年。
2016年入職以來,陳杰鑫長期奮戰在盾構施工的一線,先后在福州地鐵4號線、福州濱??炀€、深圳地鐵20號線從事盾構測量工作。
見到陳杰鑫的時候,他皮膚黝黑、手背血脈僨張,可是眼神熱誠,聊起工作來的語氣也是那么充滿信心,一瞬間覺得他和父親是那么相像。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在他的身上,“傳承”二字在熠熠發光。
長達8年的實踐和經驗積累中,陳杰鑫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技能本領。在福州濱??炀€長大盾構隧道的測量工作當中,他通過改進管片姿態測量方法、選用合適聯系測量方式等,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成果準確性,高效地完成了長距離、大直徑盾構隧道的測量工作。
這背后,離不開父親的教導。雖然不在身邊,但父親總是能以自己豐富的經驗,耐心地為兒子復盤講解測量中的每一個細節,提醒他注意可能出現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在隧道測量工作中,陳杰鑫發現新的測量結果總是和之前的觀測數據存在小的出入。雖然這個出入在規范規定的范圍之內,但對于一條即將貫通的長達3公里的隧道來說,卻難免存在影響。一絲擔憂悄然爬上陳杰鑫的心頭,他深知,哪怕是微小的偏差,在如此重要的工程中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百思不得其解的陳杰鑫只好撥通父親的電話求助。陳錦達在電話那頭沉思片刻后說道:“對于洞口環境條件復雜的地方,環境因素的變化可能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嘗試早晨、中午和晚上不同時段進行多次觀測,或許能找到更穩定的數值。”
陳杰鑫依言而行,果然,經過多時段的細致觀測,測量成果逐漸趨于穩定。這也讓陳杰鑫真正明白,書上那簡短的一句“不同時段多次觀測”,在實際測量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望子成龍同樣是陳錦達作為一位父親的心愿。他深知,在競爭激烈的行業環境中,需要不斷提升自我才能脫穎而出。他極力鼓勵陳杰鑫去考取各類專業證書,積極參加各類競賽以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力求全面發展。陳錦達將自己曾經學習過且受益匪淺的測量書籍給了兒子,那些滿是筆記與心得的書本上,承載著他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每當陳杰鑫在學習中遇到困難,陳錦達都會通過視頻或電話耐心答疑解惑,從原理講解到實際應用,舉一反三,幫助兒子深入理解知識要點,攻克學習難關。
今年7月,陳杰鑫代表公司參加三航局第二十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工程測量員競賽,榮獲個人第四名并收獲了三等獎。得知獲獎消息后,陳錦達第一個為兒子發來了祝賀的語音。那一刻,陳杰鑫心中充滿了感動。
對于此次競賽取得的成績,陳杰鑫表示:“通過此次競賽,對標看齊、查擺不足才是最大的收獲。同時,也將以此次競賽為新的起點,繼續一步一個腳印踏步前行,用心用情做好測量工作?!彼?,自己不能辜負父親的期望,要更加努力地工作,繼續將父親在事業上的光與熱發散下去。
如今,父親陳錦達已經臨近退休,陳杰鑫明白,自己肩負著父親的殷殷期望。他已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帶著父親的期望和自己的熱愛,繼續在測量工作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來源:六公司
撰稿:張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