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晨曦初破,陽光如細絲般輕輕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在這片蔚藍與金色交織的畫卷中,北海A5深海排放管項目團隊的成員們正見證著一個歷史性時刻的到來——巨大的鋼管在晨光中穩穩沉入海底,精準對接成功。項目工程部部長常笑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與自豪:“萬事開頭難,我們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北海A5深海排放管項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污水排海管項目,其海底管線總長達16.24千米,對技術和施工要求極為嚴苛,項目團隊肩負著管道出運與安裝的艱巨任務。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項目首次采用了分段長度達240米、管徑2.7米的大鋼管進行海上敷埋,面對水深較淺、拖運距離長等多重困難,他們必須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與智慧。
作為工程部部長,常笑深知“獨木難成林”的道理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他積極協調各方資源,與北海海事局、海洋執法支隊、海洋預報臺等單位緊密合作,為管道安裝工作構建起了一道堅實的后盾。同時,項目團隊內部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演練,針對各種工況條件制定了詳盡的方案,為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了充分準備。
然而,面對這條長200多米、重350余噸的“鋼鐵巨龍”,如何將其安全、高效地從前期的存放平臺移至滑道,成為了擺在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我們何不用吊車吊著管道往前推?”技術員鄧志成率先提出一個方案,然而經過仔細的分析和論證,這個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樣做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方案被否定后,項目團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
“我們可以利用6組液壓同步千斤頂及移動式鞍座將管道頂推至滑道”“還可以使用總控臺使6臺卷揚機同步作業將管道鞍座沿滑道下放入水”……思維的火花在交流中迸發,智慧的碰撞讓他們最終形成了國內首創的移動鞍座滑道下水方案。和傳統方案相比,該方案極大減少了出運過程對管道防腐層的破壞,還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當正式安裝的日子來臨,海上作業人員如同“馴龍高手”般登上拖輪。一聲令下,沉管緩緩沉入海底,那一刻,大伙兒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畢竟這不僅僅是管道的下水,更是項目團隊智慧與勇氣的見證。
當一天的工作順利結束,常笑和往常一樣跟同事一起漫步在沙灘上。只見夕陽西下,天空逐漸染上了溫柔的紫色,而海面依舊金光閃閃。晚霞與海天相連,仿佛是世界與自然的深情對話。“或許這就是大海的力量,它復雜多變、暴怒無常,又總是充滿著一派澄明和蔚藍”,他心想。
不久后,隨著海上作業面的全面鋪開,現場施工更加熱火朝天。彼時,海風愈加強勁,浪花不斷翻涌,仿佛在為他們的努力加油助威。“要的就是這種潮水,今天兩根都能下去!”常笑深知,管道下水的潮位要求極高,他們必須抓住每天潮位最高的那幾個小時進行施工作業。每當管道成功下水,激起巨大的浪花時,他都會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與自豪。
今年10月,項目團隊已經順利完成了深海段5.5千米的管道安裝任務。站在沙灘上,感受著海風的輕拂,聽著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大伙的心中充滿了對大海的敬畏與熱愛。
在和大海相伴的日子里,項目團隊的每位成員都已成為了真正的“趕潮者”,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也將一起迎接更多的挑戰與機遇,讓這片蔚藍的大海見證他們的成長與輝煌。
來源:六公司
文圖: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