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集團公布了2024年中國交建優質工程獎評選結果,六公司共有6個項目獲獎。
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C區項目第二批風機基礎施工及風機安裝工程
項目安裝37臺上海電氣8兆瓦和20臺東方電氣10兆瓦共計57臺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96兆瓦。風機基礎采用三樁吸力式導管架,其三樁桶式結構設計入泥深度25.5米,在不均勻海床地質進行三樁同步沉貫。為保證吸力式導管架基礎沉貫施工質量,項目自主研發沉貫設備并引進了荷蘭SPT公司的負壓沉貫技術,采用集成控制系統,降低故障率,大大縮短項目施工周期。項目建成后,年計劃上網電量15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18.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量約55萬噸,為福建省清潔能源發展添磚加瓦。
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三期項目
項目共44臺7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08兆瓦,基礎形式為高樁承臺40臺、共250根鋼管樁,樁徑2.1-2.3米;單樁基礎共4臺、樁徑為6.0-7.8米,最大單樁重量達1311噸。項目存在單個承臺澆筑混凝土量達802立方米、86%機位需要嵌巖施工、年有效作業日不及年日歷日一半等諸多難點。
項目應用了高樁承臺整體預制封底安裝創新工藝、植入式鋼管樁的鋼板封底代替混凝土封底施工工藝,取得多項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成果。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11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00萬噸,能夠將福建省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充分利用,減緩對省外次能源輸入的依賴,減輕環境污染優化能源結構,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
中廣核平潭大練海上風電項目二期工程
本工程建設內容為41臺4兆瓦西門子風機基礎及風機安裝工程。項目位于世界三大風口之一的臺灣海峽北部風口,存在作業窗口期短、施工工期緊、基礎施工難度大、結構形式多樣化等儲多難點。項目在2021年底實現全容量投產的同時也取得了豐富的技術創新成果;項目建成后,歷經三年臺風季安全穩定,實際運行年上網電量達7億千瓦時,遠超計劃發電量,在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環境的協調,助力當地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該項目所形成的美麗風景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福建漳州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項目碼頭工程
福建漳州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項目碼頭工程為省重點工程。項目防波堤采用斜坡式拋石堤結構,護面塊體采用30噸扭王字塊,長1380米,呈反“L”形布置,形成半環抱式港區。
碼頭工程規模為建設8-26.6萬立方米LNG裝卸碼頭一座及引橋,工作船碼頭一座及引橋,火炬平臺一座及引橋。碼頭引橋段為高樁結構,墩臺為沉箱重力式結構。
項目先后榮獲福建省2021、2022年度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省級示范項目,中國交建2022年度“平安工地”,2021年度福建省水運工程信用考核評價AA級,獲得省部級一類QC成果1項,二類QC成果2項,獲得6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2023年度三航局優質工程獎、2022-2023年度水運交通優質工程獎。項目的成功實施是落實《國家能源“十三五”規劃》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要舉措,項目的建成優化了廈漳地區能源結構,未來將極大提高該地區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為節能減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交福州地鐵4號線第3標段項目
本工程為福建省及三航局重點項目,自2018年3月啟動建設,歷經五年,于2023年7月順利竣工。項目全長3913.8米,包含1站2區間。施工過程中面對場地狹小、地質復雜、盾構穿越長距離高強度巖層及居民區等嚴峻挑戰,項目團隊秉持“創新驅動”與“精益求精”的理念,成功研發及運用福建省及中交集團首臺雙模盾構機以及地面垂直凍結加固、雙刀礦山機開挖地鐵深基坑等前沿技術,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項目結構質量良好,沉降穩定可控。4號線的開通為福州的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成為城市建設的標桿項目。
天津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PPP項目
天津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是天津市中心城區東西方向上骨干線路,為天津市重點工程。7標段位于東麗區,施工內容為3站3區間,每個車站均含4個出入口和2個風道,均為地下雙層島式站臺車站,3個盾構區間共有4處聯絡通道,線路總長3.5千米。本工程先后榮獲三航局優質工程、天津市建設工程“優質結構評價”工程、建華工程獎成果一等獎。該項目的建成有效支撐了天津市新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強化了海河中游地區的發展,加強了中心城區與周邊功能組團的聯系,對天津市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來源:六公司
文圖:冷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