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死而不倒的胡楊樹,猶如戈壁中的“沙漠脊梁”,為荒蕪大漠帶來一片蒼翠。三航局新疆烏尉高速公路9標項目黨支部書記鄒偉感慨到:“像胡楊一樣迎難而上,才能更好地為邊疆地區打通交通大動脈。”
與胡楊一同扎根戈壁的新疆烏尉公路項目,作為交通運輸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項目,建成后將徹底打通天山屏障,貫通新疆南北,進一步促進“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三航局承建的烏尉9標段線路全長約14.5公里,包含13段路基、12座橋梁和1座隧道的施工。
西北邊陲,風沙肆虐。項目團隊在穿越天山的這片鹽堿地上修建高速公路,甫一啟程便面臨諸多困難,資源調配難、現場線路長,而最為關鍵的是惡劣的地理環境對團隊的考驗?,F場勘查時,鄒偉看著礫石灘上的幾棵胡楊失神,他想道:“不懼風沙、拼命拔節,這不正是自己和團隊所需要的精神嗎?”
鄒偉立刻與項目經理陳濱商議,在項目建設胡楊文化。項目文化推廣初期,鄒偉在現場各處設置“胡楊精神”展示區,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在項目會議室墻上繪制“胡楊作戰圖”。每季度評選先進給予表彰,對進度滯后的責任班組進行約談并采取糾偏措施。在比學趕超中,大家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胡楊精神”也融入到每一個進度標記、每一次表彰與約談中,項目上掀起實干熱潮。
受山區地形限制,項目梁場只能設在線路路基上,12座橋梁需要預制1825榀箱梁,由于項目工期提前,龐大的箱梁預制任務需要更多的生產場地和設備,項目團隊果斷增加1號梁場制梁臺座、新建3號梁場,并新增1臺架橋機,加快箱梁的預制和架設進度,把每月制梁產能和架設能力從150榀提升到240榀。團隊創新采用移動式鋼臺座生產線進行箱梁預制,把固定臺座梁場變成移動臺座梁場,避免了大溫差和沙塵天氣對箱梁外觀質量的影響,保證了預制箱梁的生產質量。
歷經450個日夜,項目團隊創造了箱梁單日最多預制11榀和架設14榀、單月最多預制259榀和架設245榀的成績,不僅順利完成了梁榀預制和架設任務,還承接了相鄰標段的制架任務,解決了烏尉公路南線先行通車段問題。
傳承“胡楊精神”并非盲目吃苦,項目部舉辦技能比武競賽,設立健身房、“石榴籽”閱覽室等文化活動和場所,將“吃、住、學、賽”融入團隊建設全過程。為做好后勤保障,鄒偉從食堂問題入手,組織職工開展飲食需求調查,鼓勵廚師將各地美食融入食堂飯菜。質檢員郭金文感慨:“工地上跑了一天,回來能吃到家鄉味飯菜,太幸福了。”
良性循環讓項目進展愈發順利,樁基工程為全線最早完成的標段、天橋隧道雙幅提前工期38天貫通……伴隨著一個又一個節點的完成,項目團隊為三航局在烏尉公路全線、新疆地區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如今,蜿蜒的高速公路宛如一條白色絲帶,將戈壁一分為二,沿路的胡楊依舊守護著大漠的生機。而中交建設者們心懷“胡楊精神”,繼續踏上新的征程。
來源:六公司
文圖: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