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三航局承建的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區6號、7號泊位工程(水工主體)項目主體結構全部完工,為項目整體交付奠定堅實基礎。
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6號、7號泊位工程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沿海的羅源灣南岸,項目施工內容為新建一個6號3.5萬噸級散貨裝船泊位、一個7號30萬噸級散貨卸船泊位、一座引橋及相應配套設施。該工程是《福建省沿海港口總體規劃》中明確的“兩集兩散”重要港區,為福建省重點建設的港區之一。
該項目于2022年8月正式開工,工期900日歷天,項目施工具有“五大兩多一重一長”等特點。該工程是福建省港口整合后首個新建的30萬噸級專業散貨泊位,也是福建省最大的高樁梁板式結構泊位(水工結構高達40萬噸級),碼頭體量大;項目施工搭設1萬平臨時鋼平臺,投入2臺塔吊、2臺架橋機,臨時設施規模大;工程所在的羅源灣海灣為強潮型海灣,潮差從口門至灣內沿程遞增,最大潮差達7.64米,潮差大;引橋現澆墩臺及碼頭現澆下橫梁等現澆構件體積大、方量大;本工程預制構件共1029件,型號共50種,最重構件將近100噸,預制構件重量重,數量多,型號多。同時,該項目鋼管樁多達534根,最長達84米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緊緊圍繞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目標,在充分利用傳統優勢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施工措施,創新性地將高樁碼頭上部結構施工模式由傳統的“水上作業”變更為“陸地作業”,而后借助架橋機進行碼頭構件的安裝。此舉有效規避了潮汐、波浪等自然因素的干擾,使得現場安裝效率與精確度均優于傳統的起重吊裝技術,并顯著降低了整體安裝成本。
在質量管控上,項目團隊深入貫徹“典型引路、樣板先行”的工作方法,強化首件工程質量檢驗,嚴格落實“三檢掛牌驗收”制度,積極開展課題、微創新、QC等技術質量工作。項目團隊先后申報專利7項,形成QC成果10項,發表論文5篇,取得福建省交通運輸科技計劃項目1項、福州港港口示范樣本3項,項目部榮獲“平安工地省級示范項目”“三航局局文明工地”及分公司“質量安全管控先進單位”稱號。
項目建成后,可門港將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散貨物流樞紐和儲運基地,大力提升福州港在福建省內乃至國內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助力打造“海上福州”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設目標。
來源:六公司
文圖:林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