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畢業進入分公司智造裝配處(原預制場)以來,鄭雪云一直從事預制構件質量管理工作。涉及的行業包括交通工程、水運工程、市政工程、房建PC等,負責的典型項目包括廈門市軌道交通1、2、3、4、6號線和福州地鐵2號線的管片預制、瀏五店岸壁整治工程沉箱預制、環杏林灣道路(杏北-英村段)一期工程整體式管廊預制、2021P07房建PC疊合板及整體式衛生間預制等。
心思細膩、嚴謹務實,在她身上看到的,不僅是女性的性格優勢,更多的是在近10年質量管理工作中積累的經驗與技能,也使她成長為一名當之無愧的技術質量管理能手。
“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编嵮┰茍远ǖ卣f道。面對難題,她和團隊敢啃“硬骨頭”,讓一個個困難成為提高技術和質量的動力。
“細”為先,確?!懊恳粋€構件都是精品”
地鐵管片是智造裝配處混凝土構件“拳頭產品”之一。在日常的質量管理中,鄭雪云時刻謹記“高標準起步、高質量達標、高標準推進、精細化施工、規范化作業”的理念,從鋼筋原材加工、鋼筋骨架精度、焊接質量、模具清理安拆、混凝土澆筑、養護乃至存放出運,全流程“盯”住不放,發現問題馬上解決,確?!懊恳黄芷际蔷贰薄?/span>
“質量管理,就是不打折扣地盯住每一個細節?!痹诠芷龀?、轉運的過程中,鄭雪云發現,由于管片間距過近,起吊瞬間易碰撞相鄰管片造成邊緣破損。于是,她與團隊一起開動腦筋想妙招,創新提出“管片起吊防撞保護法”。采用厚度10毫米的高彈性橡膠保護套覆蓋在管片4個邊角,采用“7”字型厚度為8厘米的厚橡膠防撞護邊,成功地解決管片邊角和邊緣處破損現象,保護套的重復使用既實用又經濟,提高管片成品的觀感,得到業主和監理的高度贊賞。
廈門3號線和4號線管片設計增設預埋槽道,在施工過程中極易因槽道漏漿問題導致成品管片外觀質量差?!岸ⅰ弊∵@一問題后,鄭雪云主動與技術人員溝通,深入研究分析,“揪”出了槽道T型拉桿接頭縫隙較大容易由水泥結塊生成,導致槽道與模具無法緊密貼合這一“罪魁禍首”。針對問題原因,鄭雪云又提出了“妙招”。采用氣壓自動夾緊裝置進行預埋槽道安裝,固定在模具上氣缸可驅動T型拉桿伸入槽道并回拉,讓槽道與模具面緊密貼合無縫隙,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保證槽道始終保持夾緊狀態,拆模后槽道與管片整齊平順無漏漿無錯臺,確保管片成品外觀質量良好。
“創”字為要,提升創新創效本領
提升創新創效本領,也是質量管理人員的必修課之一。
2017年,智造裝配處承接的廈門地鐵2號二期工程管片制作任務重工期緊。根據生產需求計劃,16個月內要完成2.025萬環管片,要求2套流水線每條線一個月需完成1000環管片,即每天需要生產33環以上。而廈門1號線地鐵管片預制項目在相同模具數量情況下,單條線10個月完成量為3500環管片,平均一個月350環,管片生產效率需要得到巨大的提升才能完成2號線生產任務。當時,廈門已有3家管片廠,并且隨時會有新的管片廠出現,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質量和效率均要勢做到脫穎而出。在不增加生產線的情況下,從350環/月提升至1000環/月的生產量,困難可想而知。
彼時才踏上工作崗位2年多的鄭雪云,展現出了年輕人“敢創敢干”的青春風采。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她以“創”字為要,在“優化生產工序”上下足了功夫。
以鄭雪云為主力的QC課題小組深入調查、調研,召開了多次原因分析討論會議,特別針對12月至次年4月(氣溫較低季節)的施工甁頸期,從各個方面層層分析,找出可能的末端原因,繪制出關聯圖,最終找到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適、蒸養方式不合理、混凝土表面降溫慢等7個末端因素,并制定了要因確認表,對其進行了逐項調查及論證分析。
組織討論、層層分析,QC小組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進對策。通過設置加熱拌合系統、優化管片配合比、升級蒸養系統、在降溫區設置噴霧降溫系統等舉措,實現了管片日生產量達到35環以上,如期完成管片生產任務。同時,在經濟效益方面節省了大量模具成本,提高每日產值。
挖掘集體智慧,強化創新創效,鄭雪云和團隊克服了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并在過程中發揮團隊力量,提升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工程質量。該項QC課題《提高盾構管片的日生產量》獲得三航局2017年度QC成果發表一等獎和2018年度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
2017年12月,中交三航管片廠劉五店基地舉辦了全國軌道交通質量安全標準化樣板工程觀摩會,內實外美的管片質量成為觀摩會上一大亮點,贏得多方認可。
“智”字為核,發揮質量控制成效
鄭雪云認為,不斷創新質量發展理念、方法和工具,才能真正發揮質量控制成效,打造產品質量優、經營能力強、運營質效好的質量強企。因此,她堅持將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管理作為提升構件質量的途徑,積極參與技術創新和精細化施工工作,利用智能化工具和信息化手段有效解決了施工中的技術難題,確保構件質量達到優良水平。
在廈門地鐵2號線和福州地鐵2號線管片生產過程中,管片每日出運量大,手動填寫管片合格證信息出錯率高、費時費力,鄭雪云深知其中“痛點”。于是,她提出建議在原有的管片生產管理系統里增加管片出運模塊,將每環管片生產信息與試驗信息相關聯,在出運模塊中輸入管片的環號則可以查詢到所需數據,自動生成合格證。這一舉措極大縮短了制作合格證的時間,也降低了合格證上信息的錯誤率。管片出運模塊自2016年沿用至今,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為創新先鋒、技術標兵和質量衛士,在近10年的職業生涯中,鄭雪云不斷堅持以“細”為先、“創”字為要、“智”字為核,在每一次細節把控、每一項技術創新中念好質量管理的“三字訣”。在她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解決了生產中的一道道技術難題,更在質量管理上樹立了新的標桿,讓一件件“三航造”產品都成為經得起考驗的精品,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來源:六公司
撰稿: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