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湄洲灣港羅嶼8號泊位作業區現場,驕陽似火般炙烤著海面?!白詈笠患料湟丫珳拾惭b到位!”對講機中高昂的聲音響起,打破了炎炎夏日的沉悶,由28件沉箱組成的“L型海墻”牢牢佇立在天青色的海水中。
羅嶼8號泊位工程項目是福建省重點工程,該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推動羅嶼港成為東南沿海能源礦產進口的重要口岸和大宗散貨接卸中轉基地,對助力莆田市加快打造“通江達海戰略港城”具有重大意義。
“沉箱出運及安裝是重力式碼頭建設的關鍵環節,同時也屬于超危工程,是項目最主要的重難點控制性工序之一?!表椖拷浝韽埾椠埥榻B道。泊位建設共需安裝大小沉箱28件,其中碼頭主體結構沉箱19件,每件長18.2米、寬19米、高25.9米、重4518噸,相當一座9層高樓,是名副其實的“定海神器”。如何將這個“龐然大物”安全移運到半潛駁船上,成了“城墻建造”的第一道難關。
項目技術團隊經過多輪研討,最終選擇成熟的氣囊出運工藝以確保萬無一失。團隊將9條長25米的超高壓氣囊放置在沉箱底部支墊的縫間,通過為氣囊加氣托起沉箱,而后用卷揚機拉動綁在沉箱上的鋼絲繩使其移動。通過調動氣囊的擺位、角度及每條氣囊的氣壓來克服重心偏移,從而保持或調整沉箱移動的方向,最終將移動偏差控制在0.15米內。項目技術團隊稱此為“四兩撥千斤、乾坤大挪移”。
將沉箱移運至半潛駁船上只是“造墻”的第一步,如何將沉箱從船上平穩移出、確保其順利出駁安裝,更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沉箱出運是一門‘看天吃飯’的活,天氣、潮汐、浪涌、風力等因素都會產生重要影響”,項目總工程師林金燦說道。
羅嶼作業區水深深、潮差大,漲落潮期間水流流速湍急,對沉箱出駁安裝提出了挑戰。每次沉箱安裝,項目部都得“趁潮作業”,嚴格遵守“高平潮出駁、低平潮安裝”的原則。“為了等待一個合適的潮水,我們中間可能得花上數天時間?!表椖抗こ滩块L薛輪輪說道。
在首件沉箱出駁過程中出現船舶晃動傾斜現象,傾斜角度及晃動幅度隨著下潛繼續變大。“馬上通知半潛駁船長調整船舶并啟動應急預案,停止下潛,控制沉箱水閥,穩住船體,避免船舶傾斜?!痹诎哆吘o盯著海上安裝作業的張翔龍沒有半點猶豫。
潮水不等人,半潛駁停止下潛后,項目技術團隊在現場緊急復盤模擬,發現船體在下潛過程中受到漲退潮急速沖擊,半潛駁橫向擺位導致受沖刷面積加大,船體晃動帶著正在注水的沉箱倉格水位來回晃動,最終加劇船體傾斜晃動。
第二次出駁時,項目技術團隊便“對癥下藥”,通過調整半潛駁的朝向以對抗漲退潮的沖擊,保持船體穩定慢慢下潛,同時由安裝作業人員實時控制水閥注水,全程監測及時進行調平。待半潛駁下潛至沉箱達到浮游穩定的位置后后,則由起重船牽引沉箱至基床位進行定位安裝。整個安裝過程歷時12個小時,首件沉箱的順利安裝也為后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近日,伴隨著碼頭前沿最后一件沉箱精準平穩著落基床,28件沉箱安裝圓滿完成,標志著整個工程施工如期邁入“快車道”,后續上部結構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如今,由28件沉箱組成的這道“海墻”,更像是一塊塊寫滿故事的豐碑在水中佇立,履行它們的使命,也在向所有的筑港建設者無聲訴說著曾經的崢嶸歲月。
來源:六公司
文圖:林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