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分公司船處在老齡船占總量67%、工作量又相當飽滿的情況下,通過加大對設備維護保養、技術改造、擴大自修等措施,使船舶設備完好率達96%以上,利用率達到98%。不僅滿足了工程建設所需,而且減少了成本,使老設備創出了新效益。
工3號船出廠的錨托架位于頂層甲板,船舶靠岸至少需要2個小時以上。技術人員把錨托架移到了主甲板上,使工3號船靠岸、定位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工作船牙口由原來的4滾改為6滾,提高了20%的錨纜繩使用壽命……
為了從源頭上控制修理費,船處根據不同船舶類型、不同工作環境、新舊程度、腐蝕周期等因素,細化船舶保養內容和周期,僅除銹油漆這一項,細化到具體平方米,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和監督人,如檢查時發現維修保養不到位,責任人和監督人將被扣2%~5%的崗位工資。同時將設備管理、日常維護保養和SMS安全管理體系緊密結合起來,維護保養的范圍也從原來的3個等級擴大到5個等級,從而徹底改變了重事后修理輕事前保養的老做法。去年,船處利用起重安裝船組在莆田莆頭石化碼頭安裝沉箱空隙,用工3號船、起9號船搭起臨時浮船塢,對拖2003輪的船頭碰墊位的鋼板、錨鏈艙前斜撐板、船尾舵漿艙尾板及碰墊鋼板全部換新。這次塢修,不僅節約拖航費、船塢費、修理費約13萬元,而且節省時間15天,確保了工程施工進度。船舶大修時,盡可能壓縮廠修項目、廠修時間,鼓勵船員擴大自修,每艘船進廠前都要召開修理項目審核會、修理方案研討會,對能自修和航修站修理的項目,絕不進廠修。
浚6號船的16方抓斗軸承損壞,活動部件磨損超限,經常檢修難以解決根本問題,嚴重影響正常施工。如更換原裝日本產品,造價300萬元。船處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經過反復討論,決定由航修站自制抓斗,他們對抓斗制圖、零部件選材、采購、加工、測量、裝配每個環節、工序設計都派專人負責,現場跟蹤……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終于成功自制了16方抓斗,自制費用僅85萬元,在節約了成本的同時,還為日后自制抓斗提供了成功經驗。(顧蕓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