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后一個月內,中交集團、三航局、分公司相繼召開了執行力建設推進會議,明確要求以高質量執行力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年”安排部署全面落實。在改革發展的新的歷史關頭,執行力建設升維提級為專項行動,表明了從集團到基層“定向破解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痛點、堵點、難點”的堅定決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高質量執行力建設,既要見高度,也要接地氣。執行力,是企業戰略的內在組成部分,是企業的生產力、競爭力和戰斗力。當前,執行力不到位問題仍然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短板之一,如相關會議提及的“不愿執行、不善執行、變通執行、虛假執行”等問題。
高質量執行力建設,首在堅持黨建引領,學思悟踐、知行合一。通過全級次的理論學習、制度體系建設、督導檢查整改,引領廣大職工凝聚思想共識,充分認識高質量執行力建設的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增強責任感,錘煉真本領。
高質量執行力建設要貫通基層,需要處場、項目等基礎單位“接地氣”地制定“作業指導”管理體系,將各項辦事流程根據基層實際轉化為可執行的制度,建立以制度為行動指南的管理方針,這是企業實現生存發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首要保證。
高質量執行力建設,既要抓好“關鍵少數”,也要帶動“絕大多數”。執行力是一個企業“自上而下”力量的重要組成,“關鍵少數”可謂是神經中樞,責任之一就是讓公司、項目形成“自上而下”的組織執行力。
高質量執行力建設,重在建強班子團隊,抓好“關鍵少數”。以公司專業處場為例,普遍設有4個層級,其中3個管理層級,1個操作層級。如果每個管理層級的執行率為50%,那么,操作層級的執行率只有12.5%。所以,班子團隊的執行力,決定了一個單位的執行力建設程度。選優配強班子團隊,使其能力配位,率先垂范、凝聚合力,聚焦重要目標,及時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及時糾正偏差、錯誤,憑借真本領、真業績,系統、高效地解決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只有建強干事創業的關鍵力量,才能領航基層做強做優。
基層職能部門管理人員選配和能力要求亦是如此,要著重提升其統籌能力、分解能力和指導能力。將執行力建設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把各項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責任明確到人,真正實現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身上有指標。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對已分解的目標任務需開展嚴謹的后續跟蹤與監督,注重厘清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細節,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扶,合力解決困難,以此帶動“絕大多數”。只有聚合干事創業的基礎力量,才能保障基層做強做優。
高質量執行力建設既需要化繁為簡的智慧,也需要簡而不遺的精準。“化繁為簡”,即要求在執行策略、流程設計或任務分配時,能夠洞察核心,去除不必要的復雜性和冗余,使執行路徑清晰明了,提升效率;“簡而不遺”,意味著在追求簡化的同時,不遺漏任何關鍵細節或重要步驟,確保執行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高質量執行力的重要基石。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我們經常碰到一個具體目標事項推進不下去的情況,總會抱怨團隊執行力不行,執行力差。事實上,所謂的執行力差,80%不是執行本身的問題,而是管理出了問題。
高質量執行力建設,貴在建立簡化的模式,尤其是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要通過推進組織精簡化、管理精細化、人員精干化,提升辦事效率,實現降本增效。組織精簡化,就是要減層級、減機構、減冗員,通過“三定”工作和“四能”改革,不斷地瘦身健體。管理精細化,要優化方式方法,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逐漸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人員精干化,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和考核機制,引導價值創造,實施優勝劣汰,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效能、提高工作效能,實現人員精干、管理高效、活力迸發的生動局面。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在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項目管理缺位、體制機制混亂、合同管理不到位等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堅決整改。對于巡視巡察和日常督導中的整改工作,必須當成嚴肅的政治任務,做到不走過場、不留死角。尤其是基層單位,更要堅持細改、真改、徹改的態度和舉措,以整改成效檢驗高質量執行力建設質效。
來源:六公司
撰稿:黃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