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三航局廈門軌道交通4號線“成功號”盾構機破土而出,軌道4號線共建盾構井-機場西站盾構區間右線順利貫通。這是廈門軌道交通3/4號線翔安機場段首條全線貫通的地鐵隧道,標志著該項目取得關鍵進展。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作為全球少見的海島型機場,是國內重要的國際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和臺灣海峽兩岸交流的門戶機場。廈門軌道交通4號線全線長71.23千米,起于嵩嶼碼頭,途徑廈門北站,止于翔安機場站,全線建成后,將快速聯通“海、陸、空”三大重要交通樞紐,促進廈門高質量發展。
廈門軌道交通4號線共建盾構井-機場西站區間右線全長3576.5米,最小曲線半徑800米,最大設計坡度22度,采用直徑6980毫米土壓/泥水(備用)雙模盾構機,從與3號線共建盾構井始發掘進。區間穿越中間風井,同時與機場大道、機場快速路和綜合管廊等多個在建項目存在交叉施工,盾構機有如“穿針引線”般安全精準掘進,歷經18個月在機場西站完成接收,比計劃節點提前7天。
該區間周邊共有相鄰和交叉施工項目12處。項目部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在盾構掘進時,積極與交叉單位、機場指揮部等單位對接協調,召開專題會議,統籌安排組織施工,細化施工方案,確保順利穿越現有結構物。同時,建立地保巡查制度,每天做好巡查工作,避免其他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對已完成隧道造成不利影響。
在盾構掘進過程中,項目部通過優化盾構掘進參數,嚴控盾構姿態、推進壓力、推進速度、出土量、注漿量和注漿壓力,同時實行信息化反饋機制,施工中實時監測并反饋信息,根據監測數據結果調整下步掘進參數等方法,多措并舉,保證盾構掘進的方向始終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本區間位于填海造地區域,土體處于欠固結沉降富水狀態,致使隧道沉降控制、地表沉降控制困難,同時隧道線路中含有多段上軟下硬復合地層及上部局部中粗砂地層,地質復雜多變,掘進施工難度大。為了破解施工難題,項目部堅持“短平快”的管理思路,精心統籌部署,實行24小時施工和領導班子帶班制度,每日召開交班會,時時掌握現場動態。
本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在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項目部結合工程實際,合理調整工序、壓實責任、優化施工方案,明確每天的工作任務和需要的人、材、機等相應的資源配置,制定出詳細的節點目標書,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始終以“大干快上”的狀態,全力搶抓施工進度,提前完成本次節點目標。
來源:六公司
撰稿:謝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