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廈門分公司承建的集杏海堤開口改造工程最后一扇閘門慢慢被吊起,緩緩移到閘門入口處, 5米,4米,3米……隨著項目總工一句:“就位!”,最后一扇閘門成功就位,現場所有人懸著的心都跟著閘門一起落了地。
從閘門制作、運輸、防腐到最后的安裝,歷經了6個月,22扇閘門“安家落戶”。作為廈門市的百年工程,市領導十分重視,多次到現場指導督查,項目部不敢有絲毫懈怠,嚴把安全質量關。在制作單位的選擇上,項目部經過多輪篩選,最終選擇了實力雄厚、曾承建過三峽大壩閘門工程的公司,同時派技術員常駐制作現場,監督制作質量進度。
防腐工藝是工程的難點,項目部反復討論一個多月后,最終確定閘門面板的防腐由噴砂除銹——底部噴鋅鋁合金——表面刷氯化橡漆的方案。對于更棘手的焊縫防腐問題,項目部多次邀請防腐專家到現場調研,求證淡水與海水交接處適用的防腐方案,采用了銅礦砂噴砂除銹——環氧富鋅作底漆——環氧云鐵作為中間漆——面漆采用氯化橡面漆的方案。為了達到最佳的防腐效果,他們在噴砂完畢后立即申請驗收,旋即進入刷漆,防止雜物落入噴砂區域影響防腐效果。每刷完一次漆后都測量油漆厚度并做好記錄,保證厚度符合標準,同時仔細檢查每個角落,包括螺栓孔也防腐到位。通過大家的努力,防腐工藝獲得成功,在拉拔實驗中更是高于國家標準一倍。
新水閘的落成使廈門杏林灣的防洪排澇標準由現在的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并能增強東、西海域的水體交換能力,改善水質環境。(曾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