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舉辦的“工程建設行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典型案例”現場發布活動在山東濟南舉行。三航局二公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申報的《軟土地區大型船塢改續建工程施工關鍵技術》榮獲“2024年度工程建設行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先進案例”。
本案例所依托的三航局中船長興造船基地二期工程2號船塢工程,是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上海市重點工程,也是打造世界級海洋裝備全要素基地的一項關鍵工程。
該船塢項目是在2011年完成的部分船塢基坑和樁基的基礎上,按照新的造船使用要求,10年后再次重啟的大型船塢續改建工程。
自2021年以來,項目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組成產學研聯合攻關團隊,將創新技術與工程實際有機融合,著力突破船塢基坑性能評估與安全控制、樁基加密續建和塢壁移建施工等船塢續改建工程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在對相鄰基坑群施工開展技術攻關過程中,攻關團隊通過建立Plaxis3D基坑群三維整體有限元模型,模擬出不同施工順序下基坑結構的變形數據,形成了塢口、水泵房、出水池3個鄰近基坑的施工方案并優化三者間的施工順序。
攻關團隊還利用28.6萬個模擬實體單元和30.6萬個數據觀測節點,建立了船塢塢口基坑三維模型。經過多次對比數值模擬和現場實測數據,攻關團隊有效驗證了基坑變形規律,為基坑施工風險高效識別和支護方案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
作為大型船塢續改建工程,項目部需將10年前完成的部分塢墻向東移建28米,面臨底板樁基加密施工、多重沉擠土效應、組合鋼板樁拔出再利用等一系列工藝難點,比新建塢墻技術所需的施工技術更復雜、施工難度更大。
為此,攻關團隊開展多輪專題研討和技術攻關,完成了國內首個CAZ超長組合箱型鋼板樁拔出再利用技術和塢口基坑超期臨時結構關鍵技術。這些技術解決施工難題的同時,能夠為船塢改續建降本增效。
目前,攻關團隊已發表專項論文5篇,申報和完成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完成科研課題、可視化及科研成果報告各1項。
《軟土地區大型船塢改續建工程施工關鍵技術》為工程建設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施工工藝和管理體系,提高了船塢工程的經濟效益及安全可靠性,應用前景廣闊。
來源:二公司
文圖:丁文建 張珺珺 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