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狹小的高壓受限空間內精準吊裝,離不開我們自主研發的‘自動調平師’呀!”看著正在作業的自升式水上多功能平臺,三航局油墩港航道整治項目經理翟靛琨感慨道。
油墩港航道整治項目包含護岸、道路、橋梁和排水,是上海首例全線采用裝配式生態護岸的項目,建成后可提升航道運輸能力。由于整體裝配率高達80%,工程的建設備受社會各方關注。
為了不負眾望,項目進場前,項目總工仇華組織技術力量開展了一次深度調研,發現陸上吊裝施工受航道沿線兩岸高壓走廊限制,安全作業高度僅有5米,作業空間受限且危險性較大。
而水上施工,油墩港航道面窄、通航量大,起重船無法長期在航道內平穩拋錨,起重能力也無法滿足構件吊裝的要求,現有的水上施工裝備毫無用武之地。
“看來要設計一個又高效又平穩的‘水上吊裝’設備,滿足內河航道受限空間的使用條件限制?!币淮渭夹g交流會上,項目副總工周歆昊的提議得到項目參建各方贊同。
為將想法變為現實,項目部立馬組建技術攻堅小組,聯合船舶設計院一同商討改進方案。
經過成本對比,決定借鑒海上風電自升式安裝平臺概念,新建一艘適用于內河航道施工的專用船舶,并在船舶上搭載1臺150噸履帶吊,將船舶履帶設置在船艙半艙內,打造由船體、抬升系統和搭載設備組成的自升式水上多功能平臺。
設計方向總算確定了,攻堅小組卻又在船舶平穩問題上犯了難。油墩港航道內無法進行拋錨定位,且護岸作業最大吊重為22噸,吊臂吊起預制底板到岸邊勢必會使船舶重量失衡傾斜,吊裝時船身穩定性難以保障。
看著桌子上的不倒翁擺件,周歆昊靈光一現,如果船體能像不倒翁一樣,無論傾倒角度多大都可以自行回正就好了。想法一出,周歆昊立即與攻堅小組一起著手驗證。
經反復演算論證,攻堅小組最終決定采用“不倒翁”平衡法把這艘專用船舶打造成一位“自動調平師”。即在船舶四周設置了4臺250噸液壓支腿系統,形成四條可自由伸縮的“長腿”,船舶停穩進行吊裝作業時,則下放四條“長腿”深深插入河床泥面。
樁腿的支反力可抬升船體,確保船上的“手臂”能達到指定高度,在空中搬運、吊裝自如。
當遇到航道底部泥面不平整或船體因吊裝重量角度變化而傾斜時,液壓缸會頂推定位樁,4條“長腿”的插入深度隨著船體傾角變化進行自動調平,確保船體姿態平穩。
“這設計不錯,不僅可以提高吊裝時的平臺穩定性,還可以借由水的浮力提升樁腿的承載力”,翟靛琨認可道?!岸彝ㄟ^更換船舶搭載機械,我們的平臺還可以‘變身’為挖泥船或打樁船,一舉多得!”周歆昊欣喜地說。
歷時數月研發,2023年12月,“自動調平師”現身現場進行首件作業。
只見一艘起重船穩穩??吭诤降乐付ㄎ恢?,船上四根定位樁下沉定位,履帶吊吊起裝配式空箱護岸結構,吊臂呈半圓形軌跡轉動,液壓缸自動調平船身傾斜度,快速吊裝預制構件至設計位置,整個過程安全順暢,單個構件吊裝用時僅5分鐘!
首試成功后,攻堅小組繼續對其進行功能優化,在履帶吊臂上增加距離檢測裝置,更精確的檢測與高壓線的距離。在后續吊裝作業過程中,“自動調平師”儼然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匠人,在油墩港航道自如作業,讓每一個預制構件快速精準就位。
如今生態護岸已完成4983件水上裝配式護岸樣板吊裝,裝配工作進度過半,在“自動調平師”的助力下,工程逐步推進,實現提升油墩港航道運輸能力與安全性的建設目標指日可待。
來源:二公司
文圖:王心慈 周歆昊 張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