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分公司承建的濱海10萬噸級航道防波擋砂堤工程,從今年3月下旬復工后,短短的3個多月時間,項目部累計完成水拋石160萬噸,占年度計劃的70%以上,搶回了被耽誤的工期。也使這個曾被關注的“憂心工程”,進度邁上快車道,成為業主多次嘉獎的“放心工程”。
由于種種原因,造價近10億元、江蘇省的重點項目,自2009年開工后一直舉步蹣跚,干干停停,成了“燙手山芋”。今年年初,分公司對濱海項目部領導班子與施工組織模式進行了重新調整。3月23日,項目終于正式復工,而留給項目部的卻是生產任務量大、安全隱患多、石料料源供應緊缺等等一大堆棘手難題。
項目部集思廣益,走出了三步好棋——合理解決“生產要素配置”、及時解決“石料料源”、認真做好“船舶運輸安全及現場調度管理”。連環三招,妙見其效。
“生產要素配置”這著棋走得實。由于長時間停工耽擱,濱海項目原先合同所約定的時間均已過期,所有的合同需要重新簽訂,工、料、機等各項資源也需要重新配置,而2011年的整個市場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材料上漲等因素已大大超出預期,再續簽合同有很多困難。在分公司主管部門的協助下,項目部在復工前對所有分包合同進行仔細梳理、研究判斷,與業主耐心談判交涉,及時變更或重新簽訂合同,從根本上確保生產中心要素的完善配置。通過計劃編排,倒排工期,把制約生產瓶頸的關鍵線路劃分成幾個重要節點,嚴密布控,切實抓細。每周對生產計劃進行調整,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確保各關鍵節點如期完成,牢牢控制總體目標。為保證現場高效運作,根據拋石量的增加,還及時增加了開體駁和作業班組。最典型的是在水下負2米平臺拋石難控制的問題上,項目部選用抓斗船對負2米平臺進行水下整平,解決了水下理坡難控制的關鍵問題,大大加快了扭王塊安裝進度,同時也減少了石料的損耗。
解決“石料料源”這著棋下得準。水拋石施工是濱海項目的“血脈”,由于受天氣干擾因素大,有效作業時間短。5月份至8月份是水拋石的黃金施工期,但每月平均有效工作日也只有20天。130多萬立方米石料要在短短的數月內組織到位,平均每天要達1萬噸,難度很大。更難處置的是水拋石供應受市場資源緊張影響,難以找到同時兼備持續供應水拋石、有運輸船舶和碼頭資源的供應商。項目部主動出擊,對水拋石市場資源、出運碼頭等行情深入調查了解,有選擇地對供應商進行認真對比,在進行石料供應招標時,把兼備和符合條件的供應商作為準入條件,以此為基礎進行公開招標,經多方對比篩選、多次艱辛談判,最終選擇了符合條件的3家供應商,從而抓住先機,以較低的價格與較好的供應質量,保證了石料的正常有序供應。
保證和加強船舶運輸安全及現場調度管理這著棋走得穩。項目復工后,約有260萬噸的砂石料、1.67萬塊扭王塊要通過海上長途運輸到施工現場,投入運輸船舶多達40多艘。加上現場的施工船舶,高峰期海面的作業船舶多達70艘。如此之多的船舶運輸施工,安全管理成為項目部的核心要務。項目部著重圍繞三方面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運輸船舶的準入條件,明確所有船舶必須為自航式海船,同時必須報經海事部門嚴格審核批準后方可使用;實行進出港簽單制度,項目部對每艘進離港的運輸船登船檢查,完全符合管理要求的才簽發放行單,現場收到放行單才能卸料,實行 “紅黃牌”制度,對不服從管理的船舶堅決清退;調度室安裝了導航定位系統,對每條船到、離港及航行過程進行動態管理并做好記錄。這三條保障措施,使現場作業安全有序,至今未發生一起海事事故。項目部的安全管理方法被海事局作為典型進行推廣。
“三著棋”使濱海項目部徹底扭轉了不利局面。(陸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