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時分,南京南站花神廟立交B1標的工地現場,幾十只“小太陽”把施工場地照得如同白晝般明亮,施工人員正在對混凝土外觀進行最后的修補和養護,確保了6月30日通車目標。
南京南站工程是今年南京市“頭號”工程,南站指揮部最擔憂的就是緊迫的工期。整個工程從最初要求的年底竣工,工期一再壓縮到6月底,指揮部副指揮長薛海坦言:因為氣候原因、動拆遷等客觀因素的影響,6月底通車只是個理想工期,全線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困難重重。但是三公司花神廟立交B1標項目部盡全力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于6月15日率先完成主體,打響了全線頭炮,成為所有標段中唯一提前實現工期目標的單位。
工作一步到位,就是節約時間
南站B1標工程是老路橋改造工程,施工區域有自來水管道、通訊電纜、高壓電纜、燃氣管道等,需要遷移的管線有11類之多,而且遷移手續繁多。項目經理袁輝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要確保一步到位,這就是節約時間。所以,每次管線遷移和土方開挖,袁輝和生產副經理賈沛華都在現場“盯梢”,遷移工作大部分是在夜里見縫插針地進行,袁輝和賈沛華常常是忙完白天的施工,晚上又盯著管線的遷移。由于各項準備工作仔細、預案充分,長達半年之久的管線遷移期間,項目部沒有破壞過一根管線,沒有出過一次事故。嚴謹的工作作風,得到了指揮部多次贊揚。
項目部還嚴把質量、安全關,施工現場只要有工人干活,就有管理人員在現場督導,保證樁基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每個施工環節沒有出現過一次返工,做到處處“一步到位”,為工程建設爭取了有效時間,
搶工期,勁兒要使得巧
B1標新立交橋為渦輪式全互通設計,橋梁長度3872米,共計8座匝道橋,2座機場高速主線。下部樁基作業工作量大,而且有近100根樁是在河塘里。如果按原設計方案需要搭設便橋,進行水下承臺施工,這既費時間,難度、成本又高。經過對現場的勘察和分析,項目總工曹志鄧與設計院多次溝通,最終設計院同意項目部制定的樁基施工方案,變“水上”為“岸上”施工。這方案也得到了指揮部的認可。
“搶工期不能蠻干,勁兒要使得巧”,袁輝在工程例會上經常鼓勵技術骨干進行工藝革新。除了“變水上為岸上”施工,項目部針對地下管線遷移緩慢,不能連續施工的窘況,將整聯橫梁中能做的承臺、立柱先做好,搭設支架“待命”,一旦所有立柱完成,立馬進入整聯箱梁施工,變“先后”施工為“同步”施工。主橋施工有一處要橫穿2個關鍵匝道,按常規要等到上面主橋完工后,下面2個匝道才能施工,為了縮短工期,項目部采取在主橋與匝道交叉處搭設貝雷架門洞,形成下面匝道地胎模箱梁和上面主橋滿堂支架箱梁“立體同步”施工。這些施工方案的革新,使項目部的整體進度緊湊有序,保證了重大節點的目標實現。
贏得理解,就是贏得時間
B1標工程處于人口密集的住宅區,人流量大,施工勢必會給周圍的居民帶來不便。“贏得周圍老百姓的理解,使百姓配合我們的施工管理,就是為工程贏得時間”,項目部一進場就樹立了這樣的觀念。時任項目書記的王宗成帶著項目部辦公室人員主動與周圍小區業主委員會、居委會聯系,發放施工告知書。施工區域有一處緊鄰景明家園小學,為保證學生的安全,項目部開工前在操場旁搭建了一排圍擋,王宗成主動拜訪校長,除表示歉意外,還詳細告知了施工附近的安全注意事項。校長說:“你們施工單位能主動上門,關心學生的安全,我們很感動,一定配合管理。”由于工期緊,工程都是24小時作業,為了降低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干擾,項目部合理安排每日工作計劃,夜間安排綁扎鋼筋、卸運材料、旋挖機鉆孔等噪音小的工作,白天則每2小時安排灑水車在施工區域灑水減少揚塵。1年多時間,項目部沒有因投訴出現過停工,確保進度計劃按時完成。(張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