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局是值得信賴的,資源豐富,技術過硬,隊伍戰斗力強”,這是江蘇分公司在響水近海風電場2兆瓦試驗風機安裝成功后,業主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給予的評價。業主認為,“陸上安裝工況移植到海上,填補了世界近海風電場施工技術的空白”。
江蘇響水近海風電2兆瓦試驗風機安裝工藝是全新的,它的核心是將風力發電的陸上安裝移到海上,大大降低了駁運和安裝成本,被列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機組安裝采用半潛駁座底與陸上1000噸履帶吊組合改造成海上大型吊裝設備,進行分體安裝,施工技術屬國際首創。
響水風電2兆瓦試驗風機項目施工難就難在是外海施工,又是大體積海上高空吊裝。風機輪轂中心高度達70米,風葉展開半徑93米。在沒有穩固海上平臺的情況下,實現分體安裝,有許多不可預測的風險。全新的領域,全新的技術,局有限公司、業主和監理高度關注,業主要求9月初開工,11月30日必須交工,沒有現成的施工方案和規范,一切都靠自己摸索。
面對巨大的節點工期壓力,江蘇分公司以機械處為主體,成立了響水風電工程項目經理部。項目由分公司總工練學標掛帥,安裝高級工程師、機械處主任王鳳洋為常務副經理。9月初,在局有限公司科研攻關小組的支持下,反復做實驗,先后編制了數套施工方案和安全預案,進行比對優化,繪制了大量施工工藝圖紙,形成初步設計施工方案。
局有限公司組織召開現場策劃會,最終同意項目部提出的總體施工方案:從資源考慮,基地設在原國華電廠項目部,船舶改造和風機預拼裝基地設在灌南預制廠,風電機組吊裝采取以“兔子頭”預拼裝為核心的工藝方案。
船機改造難度大,它是海上安裝的平臺。項目總工項建強繪制了上百張圖紙,最后采用半潛駁坐底方案。調度夏新國緊急組織船機、物資、人員進行船機改造,“安裝王”張秀成組織“安裝突擊隊”。在8小時內將機艙輪轂與兩片葉片拼裝成“兔子頭”組件并鎖定輪轂, 3天內將風機所有組件裝駁加固后運至現場。承臺施工調度孟凡春帶領人員突擊施工海上風機承臺,將工期提前一個星期,為海上安裝搶得了時間。
海上安裝是最關鍵“戰役”,在氣候惡劣的海上施工,一切有預案,但一切又難以預測。臨戰前夕,半潛駁在風機承臺順流側開始注水下潛, 7條工作船全部到位。夜間,海上突然風起浪涌,海浪高達3米,布好位的船舶相互碰撞,塔筒在運輸駁上劇烈搖晃,涌浪不斷沖擊1000噸履帶吊,險情不斷。現場立即組織“搶險突擊隊”,一直奮戰到第二天早晨7點。
所有參戰人員不顧一夜的疲勞投入安裝。“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三節塔筒安裝”,王鳳洋下達指令。因為過了24小時,更惡劣的海況還將出現。最關鍵的“兔子頭”組件安裝開始,1000噸履帶吊將“兔子頭”組件穩穩吊起,通過4條大機船牽引四個方向的纜風繩,隨著“兔子頭”起身和回轉,將“兔子頭”按照預定的方向死死牽住,千噸履帶吊按照設定線路慢慢提升“兔子頭”,大家凝神屏氣注視著“兔子頭”,“兔子頭”在人們關注的眼光中逐漸變小,接近了68米高的塔筒頂部,就位一次成功。
但最后一片風葉吊裝時遇到了麻煩,原來采用水平安裝法,利用工裝葉片作反力架導航平衡,但此工序受現場風速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對此項目部已先有了預案,采用了“垂直吊裝”方案。在3天時間里,完成了吊具吊索的設計、采購、加工、試吊和調整。盡管吊裝過程多次出現意外,如,葉片被纜風繩絆住等,但都因為預案充分,臨場應變措施到位,使吊裝工作在一天內順利完成。
為了確保這次海上安裝作業絕對安全,現場作了嚴格的安全規定,加大投入,采取嚴格的現場安全防護措施,整個安裝工作完全按照海上施工環境保護要求進行施工。
響水風電2兆瓦試驗風機項目取得了圓滿成功,為公司擴大在風電市場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朱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