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山西昔陽白羊嶺煤礦鐵路工程項目有一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領導班子。班子4名成員:經理靳平龍有膽識有魄力;黨支部書記李淮工作細致入微;副經理蘇玉生善公關協調;項目總工李革新則是老黃牛。但他們在工作中剛柔相濟、相得益彰。在他們人格魅力的影響下,這個項目團隊更加團結、更富有戰斗力,成為遠近聞名能打硬仗的團隊,讓同行刮目相看。
“作為一個集體,必須做到紀律嚴明、行為規范,這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基礎”,項目黨支部書記李淮說。從開工至今,沒有哪位領導、哪位員工單獨吃過協作隊伍的一頓飯,拿過一盒煙和一分錢。 對此,協作隊伍相關人員都難以理解,不禁發出感嘆:“這樣清廉的隊伍,真是難得一見。”
項目部有21名員工,“70后”有16人,大本8人,是一個“新三航人”團隊。項目部按照建設“學習型企業”的要求,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學習,并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項目部班子成員靠人格魅力、自身涵養來凝聚人才,在工作上多幫助、多引導、多激勵,盡可能多給他們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提供合適平臺,施加壓力與施放動力并舉。對新畢業的大學生簽訂了師徒協議,明確了師徒目標和責任,通過傳、幫、帶,2007年、2008年畢業的大學生,均已擔任部門負責人。
項目部確立了不拘一格的人才觀,把鐵路工程建成一所“育人學校”,不少新三航人在這所“育人學校”里得到磨礪迅速成長。
負責工程項目機械、物資和安全工作的滕喜春,今年年初,老父親突然身患重病處于病危狀態,需要他回家照顧,但他在接到項目經理靳平龍的電話后,當天收拾東西就趕到了分公司參加編標書。“父親最喜歡你了,你就不能去醫院陪父親一下嗎?沒了你,公司就不轉了嗎?”面對家人的責備,滕喜春只能暗自哽咽。沒想到,第二天就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滕喜春心里特別愧疚、遺憾。經理靳平龍得到消息一把抓住滕喜春的手,一句安慰的話也說不出來。滕喜春說:“相信父親在天之靈也會原諒我的。”
年過半百的土方架子隊隊長宋樹平,盡職盡責,各項工作都管理得井井有條。他每天要在工地走好幾個來回,領導關心地勸他說:“你坐車去工地吧!”宋樹平卻笑笑說:“沒事,在工地上走能更好地掌握現場情況。”有一次,勞累過度的宋樹平腰痛得已經直不起身了,但他仍然堅持上工地。領導勸他休息,他卻執拗地沒有離開過工地。去年暑假,妻子來工地看望他,在工地呆了一個月時間,但他沒有陪妻子去過一趟縣城。員工說:“土方架子隊有老宋,我們干活就省心。”
2007年大學畢業、已擔任項目部工程部長的陳愛民,快人快語的他,連走路也像賽跑,他干起活來不怕苦、不怕累,有股使不完的勁。家里人曾經給他介紹對象,由于工地繁忙而走不開,結果拖了一次又一次,惹得女朋友都不耐煩了。
項目部特級廚師楊子業,每天起早摸黑,一年到頭從來沒有離開過工地,連家里小孩大學畢業聯系工作事宜都是由愛人代勞。工程緊張時很多人趕不上吃飯時間,他會細心地準備好員工愛吃的菜肴。大家都說:楊師傅做的大鍋菜比小鍋菜還入味。
從工程正式開工至今,項目部員工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就是過春節他們也堅守在施工崗位上。為了昔陽白羊嶺煤礦鐵路工程建設,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父母妻兒放在了一邊,有多少人放棄了節日的團圓。為了讓山西白羊嶺煤礦鐵路工程這一顆明珠閃出熠熠光彩,三航建設者把建好工程作為自己的一種責任,一種使命。
鐵路分公司昔陽項目部以精細化的管理理念、開拓求變的經營思路、合作進取的三航精神,實現了‘四個一工程’(干好一個項目,培養一批人才,創造一份效益,開辟一片市場)的目標。即將建成的昔陽白羊嶺煤礦鐵路似一條“鋼鐵巨龍”,蜿蜒伸向遠方,項目部以此為契機,展開更加剛健有力的翅膀,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騰飛。(金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