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連續10天發運了7根單樁,總樁長約740米,共重約1.2萬多噸,終于搶在‘五一’前成功完成了原本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5+2’、‘白加黑’,沒白干!”三航局南通海洋公司啟東基地副總經理李海軍雙手扶腰,發出感嘆。
頂住壓力迎難而上
時間撥回到兩周前,南通海洋啟東基地突然收到華潤電力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和中廣核汕尾甲子海上風電場項目業主的連續通知,要求趕在“五一”節前將兩個項目當月計劃制定完成的7根單樁全部提前出運,助力兩個項目建設,推進打樁進程。
“時間太緊急了,距離‘五一’節還有10天左右,這么密集的出運也沒有經驗借鑒,受疫情影響部分模塊車人員又無法正常到崗,人手不足啊”, 作為產品運輸重要執行部門生產運營部部長黃振毅一臉為難地講道。
一個不可能完成的難題擺在啟東基地團隊的面前,怎么辦?怎么干?“按時交付產品是第一位的,硬著頭皮干!”此次單樁出運總負責人李海軍在發運協調保供專題會上斬釘截鐵地說。會上成立了“發運保供小組”,李海軍擔任組長重擔,并共同策劃了整體發運流程方案。
有困難想辦法克服,創造條件也要克服。一方面要保證疫情下現場發運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要保證現有生產線工作的正常運轉,不影響后續生產任務?;厣a運營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基地發運保供小組從時間鋪排、人員安排、運輸調度等多方面梳理問題,全力做好各個環節的銜接。
步步為營沖鋒在前
首先要保證疫情之下大型運輸裝載船能符合當地防疫要求順利靠岸?;厣a運營部派專人主動聯系對接當地海事局,提前報備近期會有多艘大型運輸船需要靠岸,了解需要提供的防疫必要信息,然后告知船只人員需提供的行程碼、健康碼、核酸檢測證明等信息,提前收集好后填寫規定表格申報,節約審批時間,保證船只能在規定時間順利靠岸。
這么密集的出運任務對于生產運營部員工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每天部門全體員工都在現場隨時待命,哪里有空位就立馬替補上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由于模塊車操作人手緊張,負責出運現場總調度的李海軍根據出運排位表潮水漲潮時間,將當天和第二天出運的單樁信息和籌備任務精確分配到個人,確保趕上每一次漲潮時機,不貽誤后續單樁出運。
把控細節精益求精
根據兩個項目安排和船只情況,有時不同項目同一天分別都有出運任務,或者面臨同一艘船要裝載兩根單樁。為確保碼頭運輸通暢,不出現混亂,基地生產部和物設部員工按照制定的周密計劃,實施緊密的配合。“我們必須趕在白天和凌晨兩次漲潮時間前快速將發運前期籌備工作做好,模塊車運輸要跟上,行車工和起重工也要及時配合調度”、“在預估潮水漲落、保障船舶調載的條件下,還要考慮同時裝載2根單樁船只的穩定情況”......已經鏖戰幾個通宵的李海軍和黃振毅在碼頭一遍遍核對方案,把控細節。
細節,細節,還是細節。精益求精是啟東基地年均31歲 “產品保供小組”的出運風格,小組成員針對裝船制定“一樁一方案”,滾裝落駁位置嚴格按照方案執行,確保船舶結構安全。由于業主方打樁進度需求,每條運輸船在碼頭??繒r間有限,而運載2根單樁的船只海綁加固工程量大耗時久,基地便安排單樁裝船后所有發運人員連夜不停進行海綁作業,保障速度。
經過10天的不間斷作戰,在4月30日,最后一根單樁終于順利裝船。運輸船緩緩駛離碼頭,向江面遠處開去。“獻禮‘五一’的使命終于全部完成,可以回家陪女兒了”,連續多日奮戰的黃振毅眼睛布滿血絲,疲憊的臉上展露出笑容。
據悉,三航局南通海洋公司在年初召開的工作會上就提出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年”目標,持續以智能化、大型化、深遠海為方向,不斷挑戰自我,攻堅克難、奮勇爭先,努力打造“專精特新”海上風電鋼結構企業,爭當行業領頭羊,展現三航優質制造能力,打響三航海上風電“金”字招牌。
此次短時間順利完成大規模密集單樁出運任務,不僅為公司批量出運海上風電大型鋼結構提供了有益經驗,也為今后進一步鞏固和開拓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