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光明網》報道二公司株洲清水塘產業新城項目力助云南傈僳族就業扶貧——
怒江花開湘江岸
——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產業新城項目力助云南傈僳族就業扶貧側記
“希望你們像怒江人民的一枝花——胡秀花一樣,從大山里出來,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練成大器,個個都成為胡秀花式的致富明星,帶領當地更多百姓脫貧致富。”6月29日,新一批來自云南省怒江州最貧困的傈僳族新工友在歷經三天兩夜的跋涉后,來到了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產業新城整體開發PPP項目部所在地映峰社區,正式入住怒江小院。入住儀式上,中交三航局二分公司黨委書記劉海青深情叮囑。
三航局,地處中國繁華大都市上海;怒江州,中國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兩個不相交的地方卻因“扶貧”而緊緊聯系到了一起。三航局先后為怒江州投資建設了心連心、木尼瑪兩座大橋,通過就業扶貧將當地500多個貧困勞力引向脫貧致富之路,胡秀華就是其中的一員。
這次株洲市清水塘產業新城項目包括環境污染治理、公共綠化設施(生態修復)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公共服務設施工程4個部分,總占地約12373.2畝,靜態總投資80.8億元,項目建設期為5年,整體運營期為20年。中交三航開啟對怒江州人民的就業扶貧舉措,幫助他們解鎖美好生活新技能,力促株洲市與怒江州就業脫貧開出“姊妹花”,使之成為致富領頭人。
怒江小院——溫馨工地栓人心
24小時熱水、WIFI全覆蓋、床單被褥干凈整潔,空調、全自動洗衣機一應俱全,這不是星級賓館,而是傈僳族工友在清水塘項目的宿舍。
貼心周到的服務,只為讓怒江傈僳族同胞們留得下、住得慣、融得進。為妥善安置遠道而來的務工者,三航局二公司黨委領導百忙之中專程從上海趕赴株洲,對宿舍樓選址把關,項目部在短短20天內,新建起了一個帶有傈僳族特色的溫馨小家——“怒江小院”。
小院不僅配有餐廳、浴室、晾衣房,還添置了學習、文體、娛樂等設施。貼心的安排,讓每一位傈僳族同胞都倍感溫暖?!叭綄ξ覀兲貏e關心,我真想馬上告訴家人,我在這里很好!”幫扶聯系人熊金壽激動地說。
“你們考慮得太周到了,在這里,讓我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啊克吉’(傈僳語,意思是很好)!”今年49歲,來自蘭坪縣板栗箐村的李永生工友很是感動。
幫扶檔案——精準施策促自信
21歲的雀金寶是隊伍里最小的,開始因為什么都不會,在幫扶聯系人鼓勵他來這里就業時,他還挺擔心,但現在信心倍增。雀金寶前后態度的改變,源于項目部的精準幫扶。
為了讓工友們安居也能樂業,項目部在人員進場前對他們的家庭情況、未來規劃等信息進行了摸底。進場后,項目部及時將相關信息完善,形成個人的幫扶檔案,“一人一檔”,并保持人員檔案定期更新、動態管理,根據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文化程度精準施策,盡量實現人崗匹配,做到人盡其才。
授人以漁——習得技能奔小康
長期以來,三航局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在教育拔窮根、扶智強技上下功夫,帶領老鄉們從“要我脫貧”的思想,轉變到“我要脫貧”的道路上來。
工友李永生是少數幾名曾外出務工的人員之一,他是一家5口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此前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四處打零工,一年收入也就3萬多元。李永生說:“渴望學到更多技能?!惫び阎?,像他這樣渴望學到技能、增長見識的比比皆是。
如何讓就業扶貧形成長效,株洲清水塘項目部把教育培訓擺在了突出位置。結合項目實際和工友們的意愿,項目部選派了20余名素質過硬、技能精湛的老師傅,“一對一”“手把手”地對怒江工友進行技能教學。還定期組織開展“成長之星”評比,對一些日常工作表現突出、成長潛力大的人員,有計劃地派送至內、外部專門機構培訓學習,考取操作證、上崗證,穩定就業托起工友們邁向幸福的舞臺。
公司黨委書記劉海青表示:“要通過加強產業工人的教育培訓,打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帶領更多老百姓脫貧致富,助力怒江州長效扶貧?!?/p>
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怒江人民從不孤單。從黃浦江到湘江,從湘江到怒江,三航人全力以赴、瞄準靶心,為所至之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再聚力,貢獻三航人的力量。(供稿人:張緒雄、李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