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小新:又一超級工程誕生!亞太地區最大海上風機成功并網發電
發布日期:2020-07-14
發布來源: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
瀏覽量:853
7月13日,國資委官方公眾號“國資小新”報道三航局廈門分公司參建的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二期風電場亞太最大、國內首臺10兆瓦風機成功并網——
7月12日21時25分,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新紀錄。
本次并網的10兆瓦機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最新一代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由三峽集團與東方電氣集團聯合研發,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下線。該型機組針對福建、廣東等海域I類風區設計,機組環境適應性、設備可靠性、風能利用率得到極大提高,具備超強抗臺風能力。
它的并網發電——
標志著我國具備10兆瓦大容量海上風機自主設計、研發、制造、安裝、調試、運行能力。
標志著我國風電開發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是實現海上重大裝備國產化,打造海上風電大國重器的重要成果。
機組輪轂中心高度距海平面約115米,相當于40層居民樓的高度,風機葉輪直徑185米,相當于3臺波音747并排的寬度,風輪掃風面積相當于3.7個標準足球場。
在年平均10米/秒的風速條件下,單臺機組每年可以輸送出4000萬度清潔電能,可以減少燃煤消耗12800噸,二氧化碳排放33500噸,可滿足20000個三口之家的家庭正常用電需求。
該機組的推廣使用可大幅降低基礎、征海、安裝、海纜及后期運維成本,促進海上風電度電成本降低,也有利于減少風電場用海面積,提高海洋利用率,促進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10兆瓦機組的研發、生產和投入使用,可大幅降低基礎、征海、安裝、海纜及后期運維成本,促進海上風電度電成本降低,也有利于減少風電場用海面積,提高海洋利用率,促進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該機組在興化灣二期項目通過試驗驗證后將進行批量化生產,并逐步在福建百萬千瓦級風電場以及國內外更大范圍的海上風電場中推廣應用,以助推國家能源變革,實現綠色發展,為提升我國海上風電研發水平、推進新能源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廈門分公司 黨委工作部)
下一篇
央視《新聞聯播》: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