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rticleFiles/Images/2020-05-22/bbd022d9-cbb0-42b0-9813-957e9b546c64.jpg)
5月19日,《福建日報》東南網報道三航局廈門分公司機電工程處高級鉗工技師陳友生——
從一名普通的工人,歷經23年歲月的打磨,直至如今成為生產管理一線的車間主任,陳友生進入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后,一直踏踏實實做事,勤勤懇懇鉆研。多年來,收獲累累碩果,他努力的樣子是建設者們的剪影。
“焊花照亮人生,鋼構成就事業”。汗水與人生的命題是分不開的,人生之路永無捷徑,只有腳踏實地未來才會更加敞亮,路才會走越寬。
初生牛犢不怕虎
2002年,是陳友生進入公司的第一年。他一腔熱血,想要在公司里干出點名堂來。
可初入班組,學習的卻只是一些雜活,時間久了,陳友生發現這樣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袄罡纾憬涛易鲢Q工吧,我能吃苦也能加班,只要能學到技術就算錢少也不要緊!”,李徽是陳友生找到的第一個“師父”,李徽看著這個“野心”勃勃,又有股倔勁兒的年輕人,不由得有點驚訝,不過,年輕人的沖勁兒總是很快就會過去的,他心想。
但陳友生可不這么認為,他一股腦地鉆進了一堆機械堆里,遇到不懂的就問,而且是刨根問底地追著問,只要有條件就學,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學,大大小小的車間經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小陳啊,你干活這個速度,我跟不上,實在有點吃不消啊。”上了年紀的老師傅黃西報望著那頭正熱火朝天叮叮哐哐干活的陳友生說道。“黃師傅,沒事,您先休息一會,這些活讓我來干就行!”陳友生既真誠又踏實肯干,靠著自己的業務能力很快地獲得了車間工人們的認同。就這樣,他的這份沖勁兒一直維持著,春去秋來,僅僅一年他便能獨立進行操作,因為表現突出技術提升較快被調任為加工六組組長,在領導班組制作模板鋼構制作安裝的過程中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
不避鋒芒 膽大心細
2012年11月,機電公司承接到地鐵鋼支撐加工任務,地鐵鋼支撐主要應用于地鐵車站深基坑開挖后的圍護結構,總共30000噸,施工工期一年,這項重要的任務被交付給了當時的車間副主任陳友生。
“不行,老工藝干不了這個活?!奔毿牡年愑焉l現,如果按照傳統的施工工藝,施工進度將被大大拖緩,無法如期按照業主要求完成。陳友生冥思苦想,決定結合傳統鋼管樁制作工藝流程,立刻對制作工藝和設備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例如,為了消除測量劃線誤差而特別制作特定的下料模型;對鋼支撐管節節段鋼板壓頭改進;對鋼支撐管節鋼管縱向焊縫和環焊縫焊接設備埋伏焊機進行改進;對鋼支撐管節與法蘭板拼接改進,原先須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改良后僅一人就能完成,質量也提高許多,返工率幾乎為零。
改進后的效果出人意料,工藝改進后,鋼支撐加工工效及質量顯著提高,鋼支撐加工最終滿足施工進度要求。改進后工藝的成本比傳統工藝的下降40%以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他的這些改進在合理化及工藝創新方面創造了多項革新,受到了公司領導的高度好評。尤其是自動埋弧焊接設備的改造解決了小管徑鋼管內部焊縫的施焊難題,為今后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參考。
“能為公司創造效益,也不枉我費了那么多心思?!标愑焉f話很慢,但卻很有力。如果說初入公司的陳友生帶著三分稚氣,那么現在的他更多了一份穩重與沉淀。
導師帶徒 薪火相傳
2018年對于陳友生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公司新承接了許多風電項目的加工項目,任務十分繁重。
“陳主任,我是新來的技術員王玉,以后可就要麻煩您多多指點了?!眮碜詵|北的王玉成了陳友生的徒弟。陳友生手把手地教他熟悉圖紙,教授他訣竅。為了能更直觀地突出圖紙的細節,加深印象,陳友生特地向領導申請購置了一個乒乓球桌,將圖紙打成A0的尺寸,正好鋪在上面。
“不知道的以為你師徒倆關在辦公室里打乒乓球呢!”工人老吳調侃道,為了盡快熟悉圖紙,王玉經常一看圖紙悶頭就是一整天。“怕啥?只要肯干,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話成了他的口頭禪。有時遇上剛好有管樁出運,他提前幾天就開始做準備工作,羅列各種清單、找材料,事無巨細,生怕漏了哪個環節,恰好逢上疫情期間人手嚴重不足,他便主動請纓,要求一起裝船,硬是熬了一個通宵。
“你看你們師徒倆,簡直像是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甭犎诉@么一說,陳友生也頗有成就感,看見這些年輕的面孔,他總能想起當初拿著小紙片,在車間鉆來鉆去“偷師”的日子。
二十三載春秋過去,陳友生始終扎根于生產的第一線,不管經歷過多少困難與磨礪,依舊兢兢業業,一心撲在工作上,孜孜以求、不斷進取,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工作中體現著人生的價值,在建設中獲得自我的升華。(廈門分公司 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