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光明網》報道二公司花博會項目園區景觀林正式完成施工——
4月30日,隨著四季長青的香樟,花開滿樹的早櫻,枝葉秀麗的銀杏,茁壯挺拔的水杉等各色綠植遍布園區,標志著中交三航局花博會項目園區景觀林正式完成施工,為項目下一階段轉入三大場館、園區橋梁攻堅施工贏得了寶貴時間。
花博會水上森林
景觀林是花博園區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與周邊花海相映成輝,極具美感,同時也發揮著固土保水、凈化空氣的功效,共計完成植樹近40000棵。在未來,由這近4萬棵樹木形成的“人工林”還將與毗鄰的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一南一北形成呼應,構成崇明生態島的綠色“雙肺”,為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加碼”。
景觀林于3月28日正式開始施工,按施工路線圖,項目部必須趕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全部綠植種植。否則,將會影響樹木存活率。但受疫情、封城封路影響,人員復工率低,導致施工效率低下。對此,項目部即時調整用工策略,從崇明當地勞務市場入手,吸引崇明當地人員就近務工。很快實現了從復工初期的不足百人到現在千余人全線作戰的轉變,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起初,樹木種植是圍繞項目部施工計劃按部就班推進,即施工要在進行到樹木種植點后,方才開始平整場地,將原來的覆蓋土取出運至專業的配生土場加工,再回填達到樹木種植所要求的60厘米~1.5米厚的土壤后,才進行樹木的種植,遠不能滿足節點要求。項目部積極改變工序,提前平整場地、告知協作隊伍備好苗木,同時多點推進,做好工序銜接,優先滿足植樹作業,實現全面開花,提高施工速度。
園區復興河基本完工
由于樹木數量龐大,需要多輛土方車來運輸土方,以保證每天的土方量在1.5萬方至2萬方。崇明當地土方車雖有100余輛,但由于當地多個項目同時在建,車源較為緊張。為此,項目部積極擴大搜尋范圍,并尋找符合有關部門規范的社會車輛來參與土方運輸。通過多方打聽,項目部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協助下,終于使土方運輸車輛數從40輛增至100輛,項目日均運土量從8000方增至20000方,種樹量也從200棵迅速增加到1000棵,最高時達到2000棵。
最終,項目部上下齊心將延誤的2個月工期搶了回來,跑出了三航加速度,如期完成4月30日工程節點。
大花核心區雛形已現
花博會是我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內容最為豐富的國家級花卉盛會。第十屆花博會將于2021年在上海崇明舉辦,規劃建筑面積1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東平小鎮、花博園、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南部服務區四個區域。其中,三航局承建生態水系、花博園景觀綠化、臨時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等,合同金額21.46億元,工期340天。
該項目是2021年崇明花博會重要配套項目,是花博會順利舉行的重要保障。對上海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周邊配套及基礎設施,加快提升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各項事業水平,打響崇明花卉品牌,努力建設成為崇明地區“生態旅游新地標、花卉產業新驅動、科技研發新高地、綠色發展新典范”均具有重要意義。(二公司 薛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