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福州地鐵4號線雙模盾構實現國內首次洞內模式轉換
發布日期:2020-04-27
發布來源: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
瀏覽量:783
![](/UpLoad/ArticleFiles/Images/2020-04-26/df25f98a-bf1c-49dd-bf6f-ef5b79df2740.jpg)
4月17日,人民網報道三航局廈門分公司福州地鐵4號線雙模盾構模式轉換——
4月16日,福建省首臺、同時也是中交集團和三航局首臺的雙模盾構機——“三航盾6”在廈門分公司承建的福州地鐵4號線第3標段10工區林浦站—城門中心站區間(以下簡稱“林城區間”)683環的位置完成EPB/TBM的模式轉換,這是該類型盾構機在國內首次成功完成洞內模式轉換。
林城區間左線全長約2183米,右線全長2174米,該線兩端均為軟土,中間段為硬巖。林城區間隧道施工具有開挖面大、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穿越地層巖石抗壓強度高、埋深大、掘進長等難點,尤其是掘進至隧道中段,地質條件為全斷面微風化熔結凝灰巖,巖層較為完整且強度高,單一模式的盾構機無法滿足該區間的施工需求,因此一臺能“軟硬兼施”的雙模盾構機應運而生。
“三航盾6”是首創土壓和TBM(巖石隧道掘進機)兩種功能模式可切換雙模盾構機,開挖直徑為6.47米,整機長度125米,總重約650噸,裝機功率2547千瓦,足足有兩層樓高。和傳統的盾構機相比,“三航盾6”既能滿足軟土地層和極端上軟下硬地層掘進,又能滿足長距離超硬巖地層掘進的多功能性需求,為隧道快速、高效、可靠施工提供強有力的裝備支撐。
“三航盾6”在2019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由于雙模盾構的特殊性及林城區間隧道的復雜性,為了確保此次三航局首次盾構EPB/TBM模式轉換過程中萬無一失,盾構中心認真做好模式轉換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邀請國內專家組織召開《雙模盾構機模式轉換施工方案》論證會,梳理轉換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的技術難點及各類施工風險,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應急預案。
廈門分公司盾構中心結合以盾構機設備設計及使用經驗,決定在過完軟硬交接并使盾構機盾體達到全硬巖條件處進行停機,將EPB模式轉換為TBM模式,轉變模式后盾構機采取敞開模式掘進,適當提高刀盤轉速,遵循“高刀盤轉速、低推力、低貫入度”的原則,在減小刀具磨損的條件下來提高掘進效率。轉換前對盾構中心對相關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培訓、模擬模式轉換操作教學等基礎教育,在模式轉換前組織參建各方召開專項條件驗收,梳理各項準備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雖然轉換模式之前做足了準備,轉換過程依舊遇到了許多困難,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有限空間的操作上,要在土倉內空間不到4平方米地方進行焊接工作,對安全和質量來說都是極大考驗。由于施工條件十分苛刻,盾構中心要求焊工必須每兩小時輪班替換,焊接過程配置一進一出兩臺鼓風機,確保倉內空氣質量,另外在隧道內每間隔50米設風機將空氣快速排出。
“三航盾6”的模式成功轉換,為后續的第二次模式轉換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標志著廈門分公司盾構施工在技術和經驗方面再上新臺階。(廈門分公司 黃佳莉 李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