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水運網》報道二公司外高橋2號船塢改造工程12天“硬核”復工——
“真沒想到你們在疫情這么嚴峻的情況下,僅用了12天就完成節點施工,‘3A’項目經理團隊實力名不虛傳!三航不愧是大企業!”三航局承建的2號船塢改造項目主體完工當日,業主代表連連夸贊!
項目是為建造中國首艘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郵輪而啟動的第一個基礎建設改造項目,建成后將是亞洲第一長度船塢,對推動上海市郵輪產業發展,加快上海船舶工業邁入新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春節前,業主依據國際訂單需求,明確2號船塢原塢室內一艘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出塢、新塢室內雙半船對接落墩需在3月7日完成,不容有誤?!鞍凑杖蝿罩笜耍笪覀儽仨氌s在春節休假前完成第12和13塊塢底板澆筑施工?!表椖扛苯浝硗鯇W森介紹說。
此時離春節不足1月,兩塊底板澆筑正常要14天,而項目還有其他施工同步進行,工期異常吃緊,讓王學森頗有壓力。
項目部迅速掀起勞動競賽大干熱潮。“12月22日完成西4底板砼,12月23日完成西5減壓排水層施工、西側土方回填……”這是掛在王學森辦公室墻上的施工計劃表,倒排到每一天,工序細化到每一小時。
王學森并未滿足于此。他根據任務分解表,每天下午4點在現場開短會,對當天施工內容進行銷項,遇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力爭任務不過夜。
就這樣,一個小節點、一個小目標的攻克。最終,節前不僅完成既定目標,還超額完成第14、15塊塢底板澆筑,結束全部塢底板施工?,F場傳回的捷報,讓項目團隊對完成節點有了信心。
但項目團隊沒有盲目樂觀,而是馬不停蹄聯合協作隊伍對節后施工做鋪排,什么時候復工、人員如何進場及數量、施工怎么推進,不漏過任何一個細節。放假前,項目團隊還提前備足施工所需的結構鋼筋,并安排挖機對作業場地進行整平,只待來年大干一場。
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復工遲遲不能兌現。眼看時間一天天臨近,回想起對業主的承諾,王學森感到既焦慮又心急,難道要坐以待斃?
“絕對不行!”王學森決意迎難而上,為復工做好功課。他和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崔云走遍上海所有大小藥店,多方聯系,幫助項目在復工前儲備了數千個口罩等防護物資。將項目防疫和復工準備情況告知協作單位,給他們吃下“定心丸”。安排專車分3次將非重點疫區50名務工人員接回,以便“早返滬、早隔離、早復工”。
王學森在外奔波的同時,他的同事們則積極同政府相關部門溝通,了解建筑企業復工政策,準備復工所需資料,落實現場防疫要求。當得知上海開始接收施工企業復工申請,第一時間上報復工審批手續,經過協調各方資源,2月25日復工,比原復工時間整整晚了15天。
但業主明確原計劃出塢時間不變,這樣留給項目的時間滿打滿算僅12天,要完成鋼支撐拆除、廊道缺口封堵、立柱樁孔澆筑、機電設備安裝等各項施工,絕非易事。王學森腦海里不斷推演對策。
終于一天晚飯后,同學的一番話讓他找到了思路:總結出了“清單制”施工方案,即對施工任務逐項分解,以清單形式明確每天工作目標,再配以適當的人、機、料,確保日事日畢。
時間緊迫,王學森迅速組織協作隊伍展開實施。出乎意料的順利,清單制保障了工序的有效銜接,也加速了工程進展,最快時一天完成10個立柱樁孔澆筑。
但就在大伙信心高漲之時,廊道缺口封堵又陷入了困境。廊道缺口封堵是完成出塢節點的關鍵。因為船舶出塢需放水,若廊道缺口不封堵,塢室將無法蓄水。
按設計,廊道缺口封堵施工需14天,遠超出塢時間節點。且由于廊道缺口腳手架搭設與鋼支撐拆除沖突,要3月1日才能展開施工,無法保證出塢目標。更麻煩的是,廊道缺口封堵采用混凝土結構,而攪拌站3月5日才能恢復砼供應,不能滿足施工需求。
王學森緊急聯合項目總工袁扣峰商討對策。經過各種形式討論,反復計算受力情況后,在滿足水壓力,又能滿足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一致決定將現澆混凝土擋墻結構改臨時用磚墻、鋼模板及支架組合擋水方案。
一切就緒后,項目部快速展開施工組織,經過連續7晝夜的奮戰,完成了廊道口封堵。至此,影響出塢的最大阻礙被清除。但項目團隊仍神經緊繃,通過借船龍門吊對塢底板材料進行清理等,想方設法提速。
上下同欲者勝。最終,項目團隊用12天“硬核”復工,交出了漂亮戰果,如期履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