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勞動報》10版“工會”對中交三航局安全生產月開展應急演練進行了報道——
當“高溫”“雨季”“生產”三個詞疊加到一起,安全顯得格外重要。在6月接近尾聲時,各企業緊抓“安全生產月”的“尾巴”,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安全意識,提高應急“作戰”能力。
秀出安全生產“神器”
鏗鏘有力的安全誓言回蕩在會場上空,一件件最新研制的安全“神器”令與會者眼前一亮。日前,中船上海船舶工業有限公司舉行2019年安全月系列活動。
“平安是福”演講決賽暨安全成果發布會上,選手們的精彩演講和閃亮登場的安全成果令與會的20個單位200余名工友點贊。
這次演講和成果發布,由中船集團公司質安部倡議和指導,由該公司策劃,上海地區各單位安保部和工會精心組織和積極參與,江南造船集團、滬東中華造船、外高橋造船等單位還舉行了選拔賽。該公司通過預賽,產生10名優秀選手進入決賽。經激烈角逐現場評分,江南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路培成獲得一等獎。
令現場工友們眼前一亮的,是該公司下屬單位與中船集團公司共同開發的4件安全生產“神器”,其中“造修船企業割炬系統氣體泄漏對策研究”視頻一出現在大屏幕上,立即吸引了眾人的眼球。記者在現場采訪了該項成果研制者之一、中船集團安全生產技術研究中心趙德斌主任。據趙德斌介紹,由于造船系重工業行業,環境十分艱苦,作業現場普遍存在“苦、累、重”,通過“科技興安”,確保安全生產已成為企業文化和共識。以造船業普遍使用的工業割炬來說,由于泄漏極易引發氣體爆炸、火災事故。該公司和上級公司以問題為導向,對割炬進行防燃爆的全面研究。在歷時8個月的研制中,研究人員通過走訪造船廠、割炬生產廠家等,發現割炬的皮管、接口等損傷損壞造成的泄漏,是威脅施工人員最大的危害,尤其是在狹窄的艙內施工時,泄漏的氧氣灌滿艙內時,產生富氧現象,火焰能夠突破焊工的阻燃防護裝備。研究人員找到原因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他們將原來的射吸式割炬更換為等壓式,解決了回火、接頭脫落問題;對在施工現場因拖拉造成的皮管磨損,從改變皮管的壁厚、柔韌性著手,研制了操作規程,從而形成一項先進技術和產品,一套培訓規范,一個管理體系。
趙德斌認為,隨著該項成果的推廣和運用,因割炬燃爆造成的安全事故將大幅減少,這是一項有前景的保障一線職工生命和安全的優秀成果。
火“烤”應急處置能力
和中船通過演講和展示安全成果有所不同,石化系統則通過一場火災爆炸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練來度過“安全生產月”。
在“2019年中國石化區域聯防第六片區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現場,記者看到,此次演練模擬了一家化工廠發生泄漏之后,引起二次爆炸。鄰近灌裝化工原料的槽車受波及,同時發生泄漏,頓時各色濃煙四處彌漫……演練開始后,現場操作工發現情況緊急,首先迅速向企業生產調度中心報警,隨后戴上防毒面罩等進行自救。企業專職消防隊接到報警后,駕駛消防車輛火速出動,抵達事故現場后,包圍著化工廠四周,集中噴淋消除火勢;同時,隨后趕到的各聯動單位也相繼在現場展開聯合救援,只見身背氧氣瓶,身著防護衣的“救援人員”兩人一組,用擔架將受傷人員抬離,現場顯得緊張而有條理。
記者了解到,本次參加演練的包括上海高橋石化高橋石化消防支隊、鎮海煉化消防支隊、上海石化消防支隊、上海浦東消防救援支隊共120余名消防官兵,動用了21輛消防專用車,其中包括4輛高噴射車、2輛消防機器人等先進消防設備,消防無人機現場全程偵查監測。
作為安全生產月活動的一項內容,本次應急救援演練不僅能優化整合中國石化區域聯防第六片區及上?,F有滅火救援資源,實現處置力量科學編配和調度,還能提高多兵種協同作戰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突發事故的危害程度。
“水上救援”防止二次傷害
在長江口水域施工的“亞龍36”起重船正在進行半圓體安裝施工,一艘社會運輸船失去控制,直接撞向了“亞龍36”右舷。現場總指揮宣布立即啟動項目部水上交通應急預案,并由交工79、起錨艇5號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看護任務,防止發生二次事故或次生傷害……這是日前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開展水上綜合應急演練中的一個場景?! ?nbsp;
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是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點工程。正值全國第十八個安全生產月,為保證工程施工安全,此次綜合應急演練中不僅有船舶發生碰撞后的救援,還包括了落水人員救生、船舶溢油、消防救火等多項內容。應急演練強化了應急預案保障措施的落實,增強了應急處置相關單位和人員的協作能力和迅速應對生產安全事故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圖為中交三航局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項目部開展水上綜合應急演練,應急救援船舶對起火的施工起重船進行消防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