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中國水運報》2版對中交三航局二公司總工程師趙輝進行了報道——
他,圓臉寸頭,外表樸實無華,黑框眼鏡下是一雙深黑色的眸子,這雙利眼掃過之處,不留任何質量隱患。
他說:“大橋120年質量,不是在吹噓,而是在履行。”
他說:“保持敏捷的思維,每天都要‘逼’著自己學點東西。”
他說:“妻子很支持我工作,我想兒子也會理解我。”
他就是201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項目的“技術擔當”——中交三航局二公司總工程師趙輝。
力求完美 攻堅克難
2012年,趙輝闊別駐守5年的印尼公主港,漂洋過海來到伶仃洋,成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項目的總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這是世界工程中最高的設計使用壽命。但海平面下人工島所用的鋼圓筒的壽命只有30年。隨著鋼圓筒的腐蝕,海水會逐漸滲入島內,一旦底板和墻身開裂,隧道就將滲水。
“要滿足120年的使用壽命,隧道絕不能滲水。”從來沒有隧道施工經歷的趙輝倍感壓力,但他沒有退卻,長達半年的時間里,趙輝和項目技術團隊整日埋頭試驗,針對裂縫產生原因,經仿真計算分析、現場多次對比模擬試驗,提出了系統的控裂方案。
“外墻沒有出現裂縫!”模型試驗塊前,典型施工的成果鼓舞了每一名建設者。而趙輝并不滿足于此。“現有方案仍有優化改進空間。”精益求精的趙輝繼續從提升質量、提高工效的角度對控裂方案進行改進,在做好混凝土溫控和合理控制施工分段的基礎上,形成將底板和外側墻身一起澆筑的“大U型”方案,徹底解決了外側墻裂縫,保證了隧道120年的使用壽命。
為了帶給世人別樣的感官感受,東人工島隧道敞開段墻身、擋浪墻墻身、主體建筑首層及以上結構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藝。在眾多單體結構中,4個越浪泵房的結構施工最為復雜。當墻身嚴格按照規范施工完畢后,質檢人員發現門窗結構周邊存在云斑和裂縫??粗⒉煌昝赖膲γ?,項目部的小伙子們求助了東人工島的“技術擔當”。趙輝仔細查看了現場墻面,比對設計圖之后,對身邊的施工員說:“門窗周邊缺少支撐,如果我們試試在這里,增加一根直徑6毫米的防裂鋼筋,應該可以控制結構裂縫。”再次試驗后,云斑和裂縫果然不見了。趙輝說:“大橋120年的質量承諾,敦促我們不斷探索、創新、爭優。”
正是這樣一種勇于擔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信念,讓趙輝在面對挑戰時無所畏懼,勇于扛起“技術擔當”的重責,成為無數勞動者心中的模范與表率。
學無止境 厚積薄發
在沒有隧道施工經驗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工作任務,與趙輝的勤學敏思分不開,而一眼看出問題關鍵在于6毫米防裂鋼筋的老道,更是離不開他一次次工程技術經驗的積累。
“生命在于折騰,并不是說一定要學的怎么樣,學習不是我的任務,學習是我的樂趣。”對于趙輝,敏捷的學習思維和快速的學習能力在大學時期就已經養成。
“大學時,我可能是我們那一屆選修最多、學分最多的。”雖然已過不惑之年,趙輝厚厚的眼鏡依然掩不住眼底那一絲靈動。“倒不是因為刻苦,我今年45歲,可以說前四十年,我一直保持著對事物的好奇心。”
1997年8月,趙輝正式參加工作,十年寒窗積累下的龐大的綜合知識體系和超前的工作理念為他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趙輝先后參加了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III期工程、東海大橋VI標項目、中船長興造船基地一號舾裝碼頭等工程項目,并在一次次實踐中快速成長。
2008年,在印尼公主港電廠海工EPC項目過程中,趙輝結識了一位當地印尼國家電力局聘用的咨詢工程師。受季風影響,該工程的防波堤和碼頭建設十分艱難。這位具有歐洲留學背景、已經六十多歲的老牌工程師,一開始就毫不留情的置疑了趙輝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能力。但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施工經驗,趙輝迎難而上,最終順利解決工程難題。
竣工時,兩個在工作中爭論出感情的忘年交一番推心置腹,聽說趙輝僅工作14年就已經參與建設了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東海大橋等重大工程項目,印尼工程師十分驚奇羨慕。談及此,趙輝難掩驕傲自豪。“改革開放41年,印尼工程師是無法想象這個時代的中國工程師有這么多且好的發展機會。”
6年堅守 無怨無悔
如今在外漂泊二十余年的趙輝回到上海轉為公司行政職務,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項目也成為了他最后一個常駐項目。
“東人工島工地,我們腳底下是十萬平方米剛回填起來的風吹揚塵漫天的砂場,頭頂上是炙熱的太陽和香港機場1.5分鐘起落一架次的航班喧囂。”趙輝告訴記者,在東人工島項目中所要面對的困難不僅僅是技術攻關,還有心理壓力。“東人工島從無到有的這6年,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是一場看不到頭的持久戰、疲勞戰。正常項目,從施工開始、中期到結束,人員由少變多,再由高峰慢慢回落。東島項目,上島以后人員幾乎只增不減,工作強度也是一直增加。我帶領我的班組在島上駐守整整6年,要克服很多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
為疏導巨大的心理壓力,趙輝聯合其他領導大力開展團建黨建工作,安排工地電影、體育活動等休閑娛樂項目,用盡了所有能夠想到的辦法。2018年,中交三航局二公司港珠澳項目黨支部團隊成為“感動上海十大人物”唯一獲獎團體。
對于趙輝,工作中的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家人的支持。“2012年,我兒子剛上小學,我妻子一個人帶著他很艱難。剛上島時通訊條件不好,我就寫信,那些信多到餅干盒都裝不下。好在妻子理解我,任勞任怨,不曾給我增加負擔,兒子懂事后,我也帶他參觀過東島項目,他很自豪。”
現在的趙輝儼然成為了一個“曬娃狂魔”,微信朋友圈里大都是與家人的生活點滴。關于錯失兒子整個童年的遺憾,他一笑而過。“總要有人付出犧牲,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是會上東人工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