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都市報》刊登消息——《雙模式盾構機開挖“軟硬通吃”》,聚焦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參建的福州地鐵4號線工程——
8月6日,福州地鐵4號線林浦站至城門站區間始發了一臺新型盾構機,這是福建首臺雙模式盾構機。
記者探訪發現,這個長約130米,重500噸的“大家伙”無論是面對軟土,還是硬巖,都能“消化”。以前單一模式盾構機,在軟硬交界處還需專門挖一個工作井更換設
備,現在不要了。目前,福州地鐵多線齊發,共有36臺盾構機下井,將來,雙模式盾構機還會應用到其他線路建設。
一臺“大家伙”解決諸多麻煩
5月21日,設備起運,7月13日,土層冷凍加固完成,8月6日,這臺新型盾構機順利始發。昨日上午,記者來到4號線林浦站,左線盾構機正在作業,不過盾構機是靠液壓提供的壓力緊緊頂著土層,外邊看不到,也絲毫察覺不到盾構機的前進。僅外觀而言,這臺盾構機并無兩樣“,黑科技”體現在哪里呢?
福州地鐵集團副總工程師張華告訴記者,外觀雖“樸實無華”,可這一臺機子解決了諸多麻煩。4號線林浦站至城門站單線長約2173米,有軟的淤泥層,也有堅硬的微風化巖層,硬巖段更是長達1300米。過去使用的單一模式盾構機,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會消耗大量刀盤刀具,效率低,尤其是掘進硬巖時,盾構機長時間高負荷運轉,不僅是設備損壞,還有地層失穩風險。
張華說,上述難題,都能通過這臺雙模式盾構機解決。面對軟土層,可變土壓盾構機,通過螺旋輸送機出土,有效控制地面建筑物沉降;面對硬巖,可轉換硬巖掘進機,通過中心皮帶機出土,減少刀具磨損??傊?,這臺機子“軟硬通吃”,效率至少提高35%,既降低設備損耗,又減小風險。
拉這個“大家伙”用14輛大卡車
這個“大家伙”總長約130米,重500噸,足有兩層樓高,有著4086噸推力和2513千瓦的裝機功率。為了方便運輸,當時被拆解分裝在14輛大卡車上,刀盤、前盾、中盾、盾尾都屬于超大件運輸,歷時近半月才從廈門運到福州地鐵4號線施工現場。
此次始發組織8次專家討論會,始發前,技術團隊采用垂直凍結法加固,相當于在地里放個“大冰柜”,通過密閉管道對地層進行人工制冷,封堵洞門前的地下水,把天然土變成凍土,增加土體的強度和穩定性,以便順利始發。
昨日記者現場看到,左線盾構機正在推進,正常情況下,軟土層每日可推進5~8環,硬巖可推進3環,每環長1.2米,而右線還在調試設備,不久也將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