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中國交通報》在“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巡禮·江蘇”專版刊登了題為《標準編碼工程 科技激活品質——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水工施工項目TCG4-SGSG1標段建設紀實》的報道,聚焦由中交三航局三公司承建的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水工施工項目標準化管理實施情況——
“咚!咚!咚……”像長頸鹿一樣的打樁船正在一錘錘敲擊著PHC管樁,發出的聲音沉穩有力,富有節奏感。經過千錘萬擊,一根長達五六十米的PHC管樁將被精準地“錘”至水下指定位置,成為碼頭的一條“腿”。
由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承建的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水工施工項目TCG4-SGSG1標段(以下簡稱太倉四期項目部)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現場施工作業。“該工程為高樁梁板式結構,共需要PHC管樁2656根。”太倉四期項目部項目總工李凱告訴記者,自今年4月28日工程開工至今,整個項目已經完成沉樁900根,樁基正位率100%,樁身完整性檢測合格率100%,樁基承載力檢測合格率100%。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從PHC管樁預制廠制作的專業化到現場施工作業的標準化再到質量檢測的規范化,步步精心。中交三航人堅持“誠信履約,用心澆注您的滿意”的服務理念,用心澆注品質工程。“該項目是江蘇省港口集團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水工項目,也是目前長江在建的最大的碼頭工程。項目質量要確保達到‘省部優’,爭創‘國優’,同時還要創建中交集團質量管理標準化示范工地,爭創省部級品質工程。”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總工蔣建榮自信地說。
綠色環保環境優美 太倉四期項目部占地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就像一座環境優美的獨立式“大院”。“大院”采用封閉式管理模式,通過設置門禁、視頻監控系統,嚴格管理人員和車輛進出,所有進入水上作業人員信息、人員數量均在LED顯示屏一一顯示。
走進項目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蜿蜒的小橋、大片的湖水和點綴其間的小亭子。辦公生活區內場地及周邊道路都經過硬化處理,整潔平坦。庭院還進行了適度綠化,環境優美,場地綠化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左右,遠遠超過標準化要求的200平方米。
按照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建設指南要求,太倉四期項目部按照理念新、投入少、形象佳的原則,推進駐地辦公生活區、加工區、施工作業區等標準化建設,實現“三區”分離,休息區、車輛停放區等都設立了明顯的識別標識。辦公生活區的前方還專門劃區設置了標準化工藝展示區、安全體驗區等宣傳教育區域,體現了項目部質量、安全標準化的宣傳理念。
標準化的場地布局中,蘊含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核。“宿舍、食堂、浴室、廁所人均配備標準均超過標準化要求2倍多。”李凱告訴記者,項目部重視干部職工的文娛生活,規劃了室外籃球場,室內還設置了乒乓球室、臺球室等活動室,活動室面積達到了90平方米。
走進施工作業區,一眼就會看到揚塵監測系統顯示牌,上面實時動態顯示著標有PM2.5、PM10的環保數據和噪聲數據。綠色環保是太倉四期項目部的一大亮點。他們嚴格執行環境管理標準化建設,安排專職人員對現場臨時道路進行清掃、灑水,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系統,定期清理大堤護坡上江水帶來的垃圾,所有施工船舶生產、生活垃圾袋裝化定期集中收集處理。
“根據蘇州市公路水運‘品質工程’市級示范創建項目第三季度考評,太倉四期在綠色環保專項得分為全市第一。”蘇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太倉四期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王堅介紹,綠色環保的理念將在太倉四期一以貫之。按照規劃,這里不僅將要建設江蘇省也是長江流域首個自動化堆場,而且還將創新采取很多環保舉措:供熱采用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碼頭面設置初期雨水收集系統,防止碼頭面污染物直排進入長江;設置壓載水接收處理緩沖池,并配備壓載水凈化處理設備等。
質量創優值得信賴 從1992年在太倉長江石化碼頭成功打下第一根樁至今的26年里,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承建或參建的碼頭數量占到太倉地區總量的90%以上,憑借所建工程質量之高、品質之精、技術之硬,公司塑造了“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他們參建的工程榮獲省部級以上優質工程獎達到10項,其中太倉港區三期工程獲得了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
中交三航人雖然對技術、流程、標準早已爛熟于心,但對太倉四期的質量依然一絲不茍。他們牢記企業使命、誠信履約、建功江蘇港口。太倉四期建設伊始,項目部就明確提出要傳承太倉精神、務實創新、雕鑄品質工程。
施工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是打造品質工程的關鍵環節。在總結以往施工標準化經驗的基礎上,他們著力推進施工工藝標準化,施工管理模式體系化,施工場站建設規范化,針對項目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項目施工標準化細則和落實措施,建立實施有標準、操作有程序、過程有控制、結果有考核的標準化管理體系。
“啪”的一聲,25毫米粗的鋼筋馬上被直螺紋切斷機“咬”成兩截。兩名工人分別把兩個截斷的鋼筋分區有序疊放。在標準化的鋼筋、木材加工棚里,場地材料堆放區、成品區、加工區相對獨立,內部還配備了智能化鋼筋彎曲中心,加工好的鋼筋和木材采用集中運送方式,直接輸送到各施工點,減少了二次搬運量。“以工藝標準化為抓手,實現機械化替人,自動化減人,全面提高產品加工精度和工藝標準,為工程實體品質提供保障。”李凱說。
同時,按照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指南要求,太倉四期對項目構件混凝土采用邊角無棱化工藝、鋼筋綁扎采用定位卡槽工藝、PHC管樁樁頭采用環切工藝、現澆構件模板采用預埋圓臺螺母工藝、預埋件安裝采用螺栓工藝、構件彈線鑿毛工藝等,有效確保了現場工程實體質量。
作為高樁梁板碼頭,樁基質量最為關鍵。“我們公司建成有國內乃至世界第一條整節55米PHC管樁生產線,一舉刷新了整節PHC管樁單節長度的世界紀錄,生產技術共獲得六項國家專利,PHC管樁質量良好。”蔣建榮表示,這樣有效減少了樁基的拼接,對樁基質量和工程耐久性和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水上沉樁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量定位,測量人員陸上進行校核等手段,有效確保了沉樁質量。“按照相關技術標準,樁位正位率誤差須控制在15厘米,而我們的樁位90%的誤差被控制在10厘米以內。”蔣建榮說。
安全至上文明施工
汽車吊不停地將貝雷架和鋼板高高舉起,運送至工人的腳下。工人們正在有序地安裝鉆孔灌注樁平臺。“以前,這種作業平臺只是小型土填式的,而現在變成了整體式的大型鋼結構平臺,作業范圍更大、安全性更強。”太倉四期項目部安全副經理陳慶陸表示,該平臺就像鋼結構拼接起來的積木,方便拆卸和循環利用。
這只是太倉四期項目部狠抓安全管理的一個細節。按照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建設指南要求,項目部以打造“精品工程、平安工程”為目標,以標準化管理為主線,牢牢抓住文明施工的重點環節,科學謀劃,因地制宜,實現了安全、文明施工,努力爭創江蘇省平安工程、綠色工地。
一方面,太倉四期項目部抓住文明施工的重點環節、薄弱環節,扎實推進施工標準化,不斷提升施工作業的安全指數。“根據碼頭水上作業特點,在引橋施工前,我們設計統一、標準的安全通道,將下橫梁間連成整體,作業人員直接從陸域經安全通道進入作業點,大幅減少了通過船舶上下的作業風險。”陳慶陸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太倉四期項目部還多措并舉,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的“日常養成”,促進管理行為的標準化。
為使安全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經過多次修改,項目部最終形成28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并對分部分項工程危險性進行分析評價,辨識出重要風險源23處,對重要風險源編制管理方案進行控制。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不斷創新安全管理舉措,利用多媒體工具箱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增加安全培訓的娛樂性、趣味性;設置專門的安全體驗區,通過實體器材+VR模擬模式讓施工人員切身體驗“危險降臨”,讓安全理念以更感性的方式深入人心,達到提升安全防護技能、提高安全意識的目的。
“抓安全管理,嘴一定要碎,腳一定要勤。”?太倉四期項目部項目經理戴志培告訴記者,除了口頭上經常要“嘮叨”安全理念和知識,他還抓住施工的關鍵時間點進行現場巡視,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比如,在搭建防護通道時,要求臨時欄桿的間距保持2米,他拿著尺子到現場一個個測量。“對不合格的,一律要求拆了重做。”
技術創新提升品位 通過建設監控中心,對施工現場、作業動態畫面以及人員定位和監測數據等信息一目了然;
通過智能手機實現現場安全監控,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安全狀況做到隨時隨地“盡在掌握”;
通過安裝智能化采集與傳輸設備,全自動化采集混凝土站集中攪拌生產數據,并進行智能化比對,一旦數據出現異?;蛘叱鱿拗?,不到1分鐘,系統就會自動發出告警;
……
太倉四期項目部積極推行標準化建設、信息化管控、綠色化生產,力爭在BIM、物聯網+等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顯著突破,通過科技信息化和施工工藝等的開拓創新,打造我國新時期品質、綠色、安全、舒適的水工碼頭工程,不斷提升四期工程的質地和外在品位。
“作為中交三航局的試點,我們在四期工程上率先應用BIM技術,可實現設計、施工、竣工維護全流程數字化信息可追溯和工程的全壽命周期管理。”戴志培表示,通過BIM技術,太倉四期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進度可進行立體直觀展現,BIM模型細節與現場施工實況完全保持一致,不僅可以看到每一項主要施工工藝,更可以通過視頻中灌注樁、水上沉樁、現澆橫梁、預制構件安裝、現澆面層等呈現的前后次序了解整個工程的施工順序和進度安排。“BIM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工程設計及施工質量,實現了項目精細化管理。”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曉輝表示。
采用全自動智能噴淋養護系統是太倉四期施工工藝創新的另一亮點。預制梁段的構建養護是施工工藝標準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為此,太倉四期引進全自動智能噴淋養護工藝技術,基本實現了過程全自動控制,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其噴出的水霧均勻,可以達到全天候、全濕潤的養護質量標準,養護效果極為顯著。
太倉四期項目部重點開展的創新舉措還有,為碼頭植入“芯片”,以實現全周期監控。所謂的“芯片”就是在碼頭構件的關鍵部位——現澆橫梁里埋設應變片,可以自動觀測碼頭的變形等情況。戴志培告訴記者,此舉在全國碼頭建造中尚屬首次,可自動實現對碼頭施工期、運營期的全程“體檢”。
黨建引領共建聯控 BIM建模,需要手工輸入大量的基礎數據和信息,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這項工作,入司剛一年的青年黨員韋奮祥認真輸入每一條數據,時常加班至深夜一兩點鐘,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終于出色完成任務。
8月14日,太倉突然刮起8級以上大風,大片覆蓋區域被掀開,太倉四期項目部全體管理人員放棄午休,頂著酷暑,積極配合業主完成揚塵覆蓋,受到了業主的通報表揚。
在2018年蘇州市品質工程創建——電焊工技能競賽中,來自太倉四期的中交三航施工人員李曉兵、尹惠東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佳績。
……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打造品質工程必不可少的動力源泉。在規范化和流程化的模式下,太倉四期項目部黨支部不斷夯實基層組織、強化基礎工作、提升基本能力,確保黨建工作有制度、活動有舉措,為品質工程的創建保駕護航。
在此基礎上,太倉四期項目部還進一步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太倉四期建設指揮部黨支部牽頭,聯合項目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黨組織共同開展了“黨建引領共建共管、廉潔風險聯防聯控”專項工作(簡稱共建聯控)。王堅表示,“共建聯控”是以“同在太倉四期項目,同為太倉四期項目”為專項工作思路,發揮黨建引領創品質工程的有效手段,也是發揮黨建優勢的積極探索,希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建設優勢、發展優勢,切實保障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把四期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廉潔工程,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工程質量零缺陷、廉政建設零腐敗、現場管理零距離”。
“‘共建聯控’推動各參建黨組織在融合中共贏,在共贏中發展,積極構建了縱合橫通的大黨建工作格局,進一步發揮新時代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黨委副書記黃建新表示,他們將開展“中交藍?黨旗紅?三航奮勇爭先鋒”活動,助推共建共管各項目標的實現。
“我們支部共有6名黨員,開展‘共建聯控’之后,變成了一個由26名黨員組成的新的大家庭。”太倉四期項目部支部書記徐小軍告訴記者,新組建的大家庭將強化工作合力,聯合開展黨建系列活動:開展“品質工程”創建活動倡議,號召每一位工程參與者注重每一個細節,把好每一關,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廣泛開展“黨員先鋒號”“黨員示范崗”等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建功立業勞動競賽,在項目遇到艱難險阻時,能夠做到“拉得出、打得響”……
鏈接-工程概況: 蘇州港太倉港區位于長江下游南支河段上段白茆沙水道南岸,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太倉港區水路距吳淞口約38公里,陸路距上海市中心約50公里,距蘇州市區約75公里。
由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承建的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水工施工項目TCG4-SGSG1標段位于太倉港區浮橋作業區浪港口至七丫口岸段,緊鄰上游三期工程13、14號泊位。
該項目總概算4.6億元,將建設4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水工結構按靠泊10萬噸級集裝箱船設計)及相關配套設施,設計年通過能力200萬標箱。碼頭總長1292米,寬36米,后平臺總長1292米,寬14至22米。該項目2018年4月28日開工,計劃2020年4月28日完工,施工期共2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