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約1500噸,5層樓高的金井作業區2號泊位首件沉箱,于21日成功安放,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首件沉箱的成功安放,順利實現了工程建設的關鍵節點目標,也意味著工程由水下施工進入了泊位岸線的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位于金井作業區的2號泊位,規劃為2萬噸級的客貨滾裝泊位,采用斜跳板布置形式,泊位碼頭岸線全長233.55米,一共需要預制13件沉箱。
自去年動工以來,中交三航局克服種種極端惡劣天氣及風浪影響,加大設備投入,加緊2號泊位基床挖泥和基床拋石施工。目前,泊位70米基床已具備安裝條件,沉箱完成預制12件,今天將進行第二件沉箱的安放,預計于8月中旬全部安裝到位,2號泊位及岸上配套工程將于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試運營。
21日安裝的首件沉箱單件自重約1500噸,長14.58米、寬15.35米、高14.2米,由中交三航局5000噸的半潛駁“三航工3”承運,海面上的大型吊機“三航起9”負責安裝到位。
“低潮時,沉箱可露出海面2米多。安放就位后,將進行填芯,將沙和石塊填入沉箱,在其上部澆筑胸墻,高約6.7米,最終形成泊位岸線,形成碼頭面。”中交三航局金井碼頭項目副經理陳國平說。
沉箱安放需要多方密切配合,是考驗建設者們耐心和智慧的漫長過程——10小時的努力力求100%準確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很難想象重約1500噸的沉箱,是如何從陸地上的預制場出運到海面,并成功安放到位的。在這背后,中交三航局的建設者們付出了近十個小時的努力。
21日5時,金井作業區人聲鼎沸,建設者們一早開始前期準備工作。巨大的沉箱通過8條長16米、直徑1米的超高壓氣囊,緩緩移出碼頭。“氣囊將沉箱頂離地面,通過卷揚機的牽引,讓沉箱在氣囊上緩緩滾動。”陳國平說。
上午7時30分,“三航工3”半潛駁靠上出運碼頭,沉箱緩緩上駁。歷時兩個半小時后,沉箱成功上駁,“三航工3”離開碼頭在拖輪的配合下前往安裝地點就位,候潮。“漲潮時,出運沉箱上駁;退潮時,安放沉箱。”
下午14時許,半潛駁的四個壓水倉開始注水,“三航工3”半潛駁船整體下潛,沉箱上浮,海面上的大型起重船“三航起9”號將沉箱吊離半潛駁,并移動至基床位置進行安裝。隨后,沉箱注水,在吊機配合下緩慢下沉,直至準確安放就位。
這是一個漫長的,需要多方密切配合,考驗建設者們耐心和智慧的過程。
受風浪及水流方向等的影響,將沉箱準確安放就位,需要岸上的測量定位和現場的GPS定位,反復校核,不斷調整角度。測量技術員林亮煌,在沉箱上拿著GPS定位儀,紋絲不動一站就是將近2個小時。
與此同時,現場負責人李富良還需要根據測量定位數據,及時引導吊機反復升降、前后左右移動沉箱,確保沉箱的精準就位,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力求達到100%準確。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17時50分,大功告成,沉箱成功安放。后續的作業平臺撤離、復核定位、沉降觀測等工作依舊在繼續。
臨近19時,我們乘船撤離,海壇海峽在暮色中,一片沉寂。(記者 陳景軍 通訊員 丁峰)
①工人們通過超高壓氣囊將沉箱緩緩引上半潛駁
②“三航工3”半潛駁將沉箱運往安裝地點就位,21日下午14時,“三航起9”克服風大浪急等困難,準備吊離沉箱
③“三航起9”號將沉箱吊離半潛駁,準備進行安放
④技術員在現場進行GPS定位,反復校核角度
⑤沉箱吊離后,浮出水面的“三航工3”半潛駁
⑥沉箱安放成功,建設者們在拆除作業平臺
(原文刊登于《平潭時報》2012年5月23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