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趕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 東人工島軟基處理加速
59個巨型鋼圓筒構成圍堰,圍合出海中沙島,面積足有14個足球場大小,在比圍堰外海平面低得多的島內地平面上,多臺施工機械進行排水板打設……這是記者昨日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看到的景象。據悉,東人工島正在加緊進行島內塑料排水板打設、降水井開挖、島外擠密沙樁施工,將于4月底完成軟基處理第一階段施工。
東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與橋梁過渡的關鍵工程之一,位于距粵港分界線僅有366米的大海上。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二工區副經理王偉表示,目前東人工島共有300人在加班工作,整個島內區域共要打設228萬根排水板,到昨日為止已打設80萬根,完成了總量的三成半。全部排水板打設有望提前一個月、在今年4月底完成。(文/韓晶元)
(刊登于《珠江晚報》2012年3月19日第六版)
港珠澳大橋建設穩步推進東人工島軟基處理接近尾聲
繼去年12月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西兩個人工島相繼成島后,同步施工穩步推進,施工重點也轉為人工島及海底地基處理。目前,整個東人工島軟基處理已接近尾聲。其中圓筒區內降水井打設全部完成,島內粗砂回填已完成124萬立方米,島內-6米高程塑料排水板加緊打設中,有望提前至4月底全部完成。
記者昨天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施工現場見到,由59個鋼圓桶形成圍堰筑就了長625米、寬215米的東人工島外圍輪廓,形成10萬平方米的小島。島內形成一個巨大的深坑,場面壯觀。施工單位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劉亞平告訴記者,東人工島上的工人超過300人,正加班加點施工,在完成島內抽水、圓筒打設和部分粗砂回填任務后,正加緊推進副格區和內島塑料排水板打設,擠密砂樁、碎石墊層等多項施工工序也同步展開。“島內粗砂回填已完成總量過半,用不了幾天島內深坑將不復存在。” 劉亞平表示。
據介紹,與西人工島相比,東人工島地質條件更為復雜。這里海床超韌厚的黏土結構層給超長塑料排水板打設增加了難度。二號工區副經理王偉告訴記者,施工單位中交股份聯合體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根據地質情況及時修正鉆孔參數等,加大了馬達力度,克服多種困難,保質保量推進塑料排水板打設。“原計劃6月中旬完成的這道工序,有望提前至4月底完成,為整個東人工島建設爭取了時間。”
據悉,東人工島所處海域離香港很近,直線距離僅366米,施工要求相對西人工島更高,尤其環保要求更為嚴格。為此,施工單位加強培訓,不斷提高工人環保意識,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噪音、懸浮物、沉積物等造成的環境破壞,盡最大可能保護好白海豚。(文/陳翩翩)
(刊登于《珠海特區報》2012年3月19日第一版)
59個鋼圓筒造就海上奇景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軟基處理第一階段下月完成
記者18日從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部了解到,東人工島自去年12月合攏后,目前島內已回填砂至-6米標高,正在進行打設塑料排水板和降水井施工,預計軟基處理第一階段將在下月完成。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回填砂總量為177萬立方米,從去年11月初開始回填,起始標高為-18米,目前已將近完成總量的一半,島內-6米標高與海平面形成落差,儼然一個10萬平方米的巨大島坑。從高處看東人工島,59個鋼圓筒鑄就的圍堰仿佛鋼鐵長城緊緊護衛著東人工島,它像一個美麗的玉貝,靜臥伶仃洋面,形成了東人工島建設期難得一見的奇妙景觀。二工區項目副總經理王偉說,預計今年5月底或6月初完成回填砂工作(+5米標高),到時這一奇特景觀也將隨之消失。(文/梁卓慧)
(刊登于《羊城晚報》2012年3月19日A7版)
(照片攝影/《珠海特區報》 鐘凡)
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