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之際,風電作為新興能源受到極大關注,風電場建設在全國各地全面鋪開,并從陸地轉向海上。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我國首個,乃至亞洲首個海上風電場,該項目在基礎施工和安裝過程中共有6項技術成果獲得國家專利,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招投標的大豐和東臺潮間帶風電場項目或將成為世界首創在潮間帶建設風電場的先例。
自
在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的風電基礎施工方面,基于東海海域淤泥較深這一特殊情況,承擔該項目基礎施工與安裝的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高樁承臺基礎設計代替了國外常用的固定方案,有效解決了高聳風機承載、抗拔、水平移位的技術難題,成為世界海上風機基礎建設的首創,斥資3億多制造的2400噸起重船“三航風范”號和6000噸專用運輸駁船已在實踐中成功克服了海上整機運輸和整機吊裝難題。
目前正在進行的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投標集中在江蘇的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除了濱海、射陽兩個各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近海深水段項目,還有大豐和東臺兩個各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潮間帶項目。相比近海深水段而言,我國潮間帶海域廣闊,適合建設海上風電場的區域資源更為豐富,但由于潮水漲落起伏的影響,潮間帶漲潮時平均水深只有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有過海上風電整體安裝成功經驗的企業,日前從三航局獲悉,2009年底三航局已在江蘇響水風電場成功安裝了裝機容量為20千瓦的實驗風機,使其在水深
(新華網2010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