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海大橋東側的碧海藍天間,34臺3兆瓦的風力發電機巍然屹立,它們向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中國低碳綠色能源向海上風電進軍了!承擔這34臺風機基礎施工與安裝的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今日宣布:他們已承接了東海大橋附近一臺36千瓦和一臺50千瓦試驗風機的安裝任務,將在風機裝機容量上有新突破。
蘊含科技智慧 風力發電機葉片可智能轉動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鄭榮平告訴記者,2010年2月27日,34臺風機安裝完成,并于同年7月實現全部風機并網發電。從項目剛開始整體安裝方案的確定,到其間一個個技術難題的攻破,技術創新始終推動著項目向著成功的方向發展,“在風電基礎施工方面,基于東海海域淤泥較深這一特殊情況,我局以高樁承臺基礎設計代替了國外常用的固定方案,有效解決了高聳風機承載、抗拔、水平移位的技術難題,成為世界海上風機基礎建設的首創。”
此外,34臺風機朝向和它的3個葉片“姿態”可根據風向自動調節,而“操控”它們的就是葉片背后的偏航系統和兩側的測風儀,能不斷根據風向智能修正葉片角度,始終保持正面迎風,獲得最大能量。
首創潮間帶風電場建設安裝 方案獲國內專家認可
近日,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帶著這些已有的技術專利角逐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投標——位于江蘇大豐和東臺的兩個各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世界首創潮間帶風電場項目,在已有的施工安裝方案中,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設計方案受到國內專家的認可,被認為研究最深、方案最可靠、最富實效性。
鄭榮平對此表示,相比近海深水段而言,我國潮間帶海域廣闊,適合建設海上風電場的區域資源更為豐富。但由于潮水漲落起伏的影響,潮間帶漲潮時平均水深只有1.5米,且一天中高水位持續時間只有2到3個小時,目前世界上暫無在潮間帶建設風電場的先例,大豐和東臺風電場將成為世界首創。 (裘穎瓊)
(東方網2010年9月15日,網易新聞、新民網2010年9月15日轉載,大洋網2010年9月18日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