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鳳凰新聞、潮新聞、浙江衛視客戶端、香港經濟導報對三航局樂清灣4號泊位項目進行報道——
近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溫州港樂清灣港區通用作業區(C區)4號泊位項目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溫州港區又多一座10萬噸級碼頭。
樂清灣4號泊位項目位于樂清市東北方向,樂清灣中部的北岸,在南岳鎮東沙港頭村鐘山打水灣附近,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新建1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及附屬設施,設計吞吐量452萬噸,對發展樂清灣港區,保障浙南糧食供應、降低物流成本、促進港城發展、集約港口岸線使用具有重要意義。
在施工進場之初,受施工區域地質影響,項目所需施打的預應力大管樁多數為超長樁,90米及以上超長樁就達81根。如何高質量的完成超長樁的沉樁作業成為擺在項目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為了避免因管樁長細易導致出現裂縫甚至斷樁現象,中交三航局項目部技術團隊深入研究潮流、涌浪、地質等因素對沉樁施工的影響,制定了專項沉樁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在樁基施工前,項目部根據漲、退潮時間段水流流向的不同,結合現場浪涌的變化,選擇合適的船機制定定位、吊裝方案,抓住最佳時機進行大管樁的掛鉤、豎樁、定位、下樁、打樁等沉樁工序。同時,在整個沉樁階段,根據總進度計劃結合天氣情況,合理安排施工計劃。每天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總結,找出與進度計劃不一致的問題所在,并及時調整,盡量搶占沉樁有利時間多沉樁,確保沉樁施工順利完成。
然而沉樁作業剛結束,項目部又迎來了新的考驗。碼頭上部結構主要由214根縱梁和343片面板“拼積木”建成,項目預制面板安裝數量多、規格多樣,加之受風浪影響、臨邊臨水作業,按照原方案必須由公司起重船配合才能安裝。但是起重船進出點施工需要候潮,預制構件還需要經過倒駁到起重船才能安裝,船機費用高、安裝施工部分受潮水影響。
一時間,如何在保證質量同時用更加經濟的技術方案高效推進預制構件安裝,成為項目團隊亟待解決的問題。工程部長楊燦提出想法,“既然施工船舶費用高,是不是可以利用靜態輔助鋼平臺,通過陸上吊機安裝?”這一個提議激發了大家的思路,中交三航局項目副經理曾仁剛順著思路更進一步,“碼頭平臺大,一些構件可能還是需要通過起重船安裝,我覺得把陸上吊裝和海上吊裝雙線作戰,起重船就通過附近兄弟項目空擋時間,見縫插針施工”。這樣的方法既能減少船機進出點候潮影響又能節約船機費用,只要抓好陸上安裝和海上船機統籌調度即可高效完成作業。
“如果雙線作戰方案可行,將是一種降本增效的措施,但由于汽車吊起重臂的局限性,汽車吊安裝預制構件要考慮鋼平臺的承載力,需要計算最遠安裝距離。另外預制構件若不倒運直接從鋼平臺上起吊,起重船也需要計算吊裝安裝距離,這些我們必須考慮周全?!表椖拷浝砉鹧拥路治龅馈?/span>
經過反復討論,最終大家統一把目光鎖定在陸上和海上雙線作業。大家分工明確,有的人探討陸上吊機方案的可行性,有的人完善船機吊裝方案,有的人比較兩套方案的成本。同時,工程技術人員針對施工過程中船岸指揮協同、起重船船的布置和定位、人員分工等各個細節進行反復研究。通過計算,最終,一套“雙線作戰”的施工吊裝方案正式出爐。
安裝期間,項目部通過一個黨員先鋒崗帶領一支青年突擊隊分點協調,在做好安全技術交底、臨邊作業防護、雙線作業配合等基礎上,施工現場通過開展船岸指揮協同、錯峰施工避暑降溫、加強現場安全監管,進一步強化施工期間的安全保證措施,順利完成了安裝工作。期間,項目連續兩年獲得“溫州市平安工地”榮譽稱號。
作為溫州港樂清灣港區第4個10萬噸級泊位,項目投產后,將助力樂清灣打造成為浙南糧食儲運、加工、貿易等一體化的基地。
來源:四公司
文字:虞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