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大公網報道了三航局三公司參建的山東濟寧港航新能源制造項目——
近日(10月29日),中交三航局參建的山東省濟寧港航新能源船舶製造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濟寧港航新能源船舶製造項目是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山東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重點工程,也是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製造於一體的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中交三航局承建部分為陸域形成及地基處理,包括船臺、滑道、船體聯合車間、分段裝焊車間、各類動力環保設施站房等28項內容,佔地面積約5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於2022年12月開工建設。
項目地處白馬河畔,船舶下水滑道長180米,寬86.3米,整體坡度為1比7,基坑開挖深度最大約9米,為二級臨水深基坑,加之山東地區主要地質為粘土,基坑施工風險高。項目技術團隊結合地質條件進行現場勘察,綜合安全、質效等因素進行方案比選,最終採用鋼板樁為止水帷幕、臨水側二級放坡、鋼筋混凝土護面的組合型基坑防護措施,在保證開闊工作面的同時,大大降低基坑結構變形和塌方的風險。
項目1號分段裝焊車間、塗裝車間鋼結構加工和吊裝總重量近7000噸,其中最大構件重量超過10噸,最大跨度為38米,吊裝高度27米,最大工作幅度18米,故車間所涉大跨度鋼結構施工為超危大工程。進行吊裝作業前,項目建設團隊結合氣候、場地和設備,對每一榀鋼樑、每一根鋼柱的吊重、吊高、尺寸和方位進行全面分析,總體規劃工作區、原材準備區、設備停放區,保障超危大工程平穩實施。項目部還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確保鋼結構吊裝作業安全高效完成。
在項目混凝土框架建築施工期間,舾裝、塗裝車間樓板最大支模高度近9米,舾裝車間梁最大為400毫米乘1700毫米,塗裝車間梁最大為500毫米乘1200毫米,均屬於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工程。且其中2個單體屋面屬坡屋面,腳手架基礎標高多,支模難度高,支架模數搭配困難。項目建設團隊綜合評價後,選用住建部推廣的新型工藝技術「盤扣式支撐架」搭設內模板和外腳手架的架體,安全係數更高,搭拆便捷,整體美觀整潔,並因此獲得業主表揚信。
開工至今,項目共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受理、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受理,榮獲上海市建設工程金屬結構優質工程「金鋼獎」特等獎。項目QC課題小組獲得了2024年度江蘇省交通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相應課題獲得了中交集團2024年度優秀QC成果二等獎、2024年上海市工程建設QC小組成果Ⅱ類成果等榮譽。
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助力濟寧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引領內河航運綠色智能化發展,有效帶動腹地鋼鐵、高端化工、精密製造等產業集聚,為魯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註入新活力,為實現京杭大運河經濟復興作出更重要貢獻。
來源:三公司